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临空经济作为一种利用航空运输方式,依靠大型机场的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效应,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所形成的新型经济增长模式,因其对机场及其周边区域巨大的经济带动作用正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地政府纷纷把发展临空经济作为新一轮城市和区域经济的增长点而积极加以引导和培育,并大力建设临空经济区。然而,临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需要特定的外部动因和作用机制,在不同的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条件下,对临空经济追求短期效益和盲目地建设临空经济区不仅会造成土地等相关资源的浪费还会影响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对临空经济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的分析,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为各地政府发展临空经济提供理论指导和政策建议。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的需求会产生大量的人流、物流等对包括航空运输在内的交通运输需求。目前,我国的航空运输量已经跃升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国,航空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必然为临空经济的成长和发展带来更多的机会。而临空经济进而通过与腹地经济的相互作用推动腹地区域产业结构的升级,促进腹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随着我国航空运输业的迅猛发展,作为一种新型区域经济发展模式,发展临空经济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内机场所在地区政府的关注和重视,地方政府充分认识到依托机场优势发展临空经济,可以提高就业并实现区域经济总量提升和促进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纷纷制定了临空经济发展规划,把建设临空经济区发展临空经济作为提升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将临空经济打造成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增长极。近年来,以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为先导,天津、郑州、杭州等城市陆续跟进,在机场及其周边地区规划建设临空经济区和发展临空经济。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相对于发达国家的临空经济,由于我国临空经济发展起步较晚,我国大部分临空经济区尚处在规划和形成阶段,各地在发展临空经济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遇到临空经济产业创新能力薄弱、产业分工层级偏低,临空经济区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发展不足导致腹地经济对临空经济的“虹吸效应”,临空经济发展模式雷同,产业发展同构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的影响了我国临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面对当前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以及越发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发挥临空经济的特有优势,有效规避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短板,推动临空经济的产业升级是值得我们关注和研究的问题。本文的研究思路基于以上述情况为背景,从临空经济的理论分析入手,得到临空经济发展的一般性规律,从而为我国各地发展临空经济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内容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在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临空经济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介绍临空经济的相关特征并对研究过程中涉及到的相关理论进行介绍。第二,对临空经济及其影响因素和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机制的理论分析。在临空经济的理论分析方面,分别从临空经济的发展动因、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和作用影响三个方面进行研究。在临空经济的影响因素方面,结合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将临空经济的影响因素分为空间、经济、政策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在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动机制方面,重点分析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之间的作用机制。第三,通过实证分析分别考察临空经济的作用影响、临空经济的影响因素和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交互机制。为了更好、更全面的对研究对象进行实证分析,结合相关数据的可获得性,在计量模型分析中,所有模型均以中国部分门户复合枢纽机场、区域枢纽机场和干线机场的临空经济为研究对象,采用市、区县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在临空经济的实证方面,本文重点考察了临空经济对机场所在形成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在临空经济的影响因素方面,将影响临空经济发展的因素分为空间层面、经济层面和政策层面三方面因素分别加以研究;在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动机制分析方面,本文以北京临空经济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了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在其发展过程中的相互作用。第四,结合前文对临空经济的理论分析与实证分析结果,总结归纳当前我国临空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并对其成因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我国发展临空经济的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在研究对象选取上,以往研究的关注点更多集中在临空经济自身的发展问题,对于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动机制关注不多;针对这个问题,本文在充分关注临空经济自身发展问题的同时,从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的互动机制分析入手,对这方面发展面临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通过计量模型对交互机制进行数理论证。第二,在研究内容方面,现有文献对当前临空经济面临的问题大多集中在现象描述,对其背后成因分析较少且缺乏实证分析。本文针对问题背后的成因,应用相关经济理论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分析;并结合计量模型的构建对部分问题进行了量化分析,通过定性和定量分析提高了理论说服力。在问题分析的同时,结合我国临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有针对性和实践性的政策建议,从而为我国各地发展临空经济过程中提供理论借鉴,无论从理论拓展还是发展实践上都有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第三,在临空经济的研究方法上,本文重点从临空经济的作用影响、影响因素以及与腹地经济的相互作用三个方面展开。一是在研究临空经济作用影响方面,综合采用了混合回归(OLS)、固定效应回归(FE)和随机效应回归(RE)三种回归方法,通过相关检验确立最优回归方法;二是在临空经济的影响因素研究方面,首次对临空经济的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分析并将影响因素分为空间、经济和政策层面三类因素,并首次采用了面板数据向量自回归模型(PVAR)模型对其进行分析;三是在对临空经济与腹地经济交互作用研究方面,首次采用工具变量法(IV)利用加入临空经济变量的引力模型对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分析。这为更好的、更深入的了解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情况提供了参考和比较。为临空经济理论应用于临空经济研究提供了中国证据,为我国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划与产业布局提供了数据支撑,为后续临空经济升级提供了针对性的政策建议。做到在丰富研究结论同时又能够增强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的不足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在临空经济的理论研究方面,本文分析得出的是一般性结论,而各地政府在发展本地区的临空经济过程中,由于所在区域的产业结构、资源配置、要素禀赋等相关因素不尽相同,因此得出的结论有可能和实际发展情况存在出入;同时,由于本文对临空经济的研究中仍处于偏理论的阶段,而各地在发展临空经济过程中需要更为具体和可操作性的指导。因此,对临空经济的发展规划、如何与所在地区的腹地经济发展情况相结合需要开展进一步细化的研究,从而为临空经济管理主体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第二,在临空经济的相关实证研究方面,由于我国临空经济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一方面具备条件且发展初具规模的地区仍不多,主要还是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使得研究样本选取有限;另一方面,本文为了最大限度量化临空经济的相关变量,这就对相关数据的获取提出了较高要求,由于部分专业资料和企业层面的具体生产经营数据难以获得,使得对临空经济研究的样本量选取和量化有待进一步加强和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