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集聚。然而由于城乡分割体制的限制,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父母外出打工时,不得不做出与自己的孩子相分离的决定。农村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时期农村大规模劳动力到城市就业后出现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
本文从家庭认同意识角度,考察父母外出打工引起家庭变动的过程中农村留守儿童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形态与他们意识层面家庭的差异。主要从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认同意识的建构、家庭认同障碍对其家庭社会化的影响,以及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认同障碍的可能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本文采取质性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深度访谈法、文献法和观察法。基于对安徽省六安市丁集镇新河村民小组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深度访谈,考察家庭变动过程中孩子的家庭认同意识。
当家庭发生变化时,孩子不是完全被动的接受者,而是一个主动的参与者。在与原家庭和当前家庭的日常互动过程中,他们有自己的独特经验和主观感受。亲子分离后,孩子意识层面的家庭与现实生活中的家庭形态可能存在分歧。与父母分离前的亲子关系、孩子对亲子分离事件的看法以及留守期间的亲子互动是影响孩子对原家庭认同意识建构的主要因素;对当前家庭的熟悉程度、所得到的生活照顾以及孩子在当前家庭中的互动与体验是影响孩子对当前家庭认同意识建构的主要因素。
当农村留守儿童存在家庭认同障碍时,家庭社会化的功能难以正常发挥。家庭认同障碍主要在情感社会化、家庭显性和隐性教育以及家庭权威的树立三个方面影响其家庭社会化。为了将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本文从社会层面和家庭层面提出了应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认同障碍的可能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