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肋藻[Costaria costata (C. Agardh) Saunders]是一种自然分布在北太平洋地区的一年生大型褐藻,分布地区包括阿拉加斯加到加利福尼亚,俄罗斯远东的鄂霍次克海、大彼得湾,朝鲜半岛东北部,日本北部沿岸较寒冷的海域,最近,中国大连地区有少量引种栽培实验。多肋藻人工养殖将对海藻工业发展产生重要作用。多肋藻可以作为鲍鱼、海胆等海产经济动物的饵料,同时也是构建海洋牧场和海底森林的组成成分。本研究对多肋藻配子体及幼孢子体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观察,分析了不同光照强度和温度对其生长和发育的影响。通过显微镜观察发现,由多肋藻孢子囊放散的游孢子能够在放散1 h之内附着在基质上并发育为胚孢子,胚孢子在2 d的时间内即可萌发成为多肋藻配子体的初始细胞。在10±1°C, 40μmol m-2s-1和12:12 h (L: D)培养条件下,配子体经过6-8 d的营养生长,雌配子体保持单细胞形态,细胞直径增加3-4倍;雄配子体则分裂为4-10个细胞,每个细胞在形态上比初始细胞略微增大。培养10 d之后,雌配子体发育形成卵囊并排卵,雄配子体顶端细胞发育成为精囊,每个精囊排放出一个具有两条侧生不等长鞭毛的精子。精子和卵子受精形成合子,合子不经休眠立即萌发。合子第一次分裂为不对称分裂,形成一个直径20μm的顶细胞和一个直径10μm的基细胞。顶部细胞分裂速度较快,细胞数目显著增多,使幼孢子体顶部形成直径50-60μm的半球形分生组织;基部细胞分裂速度慢,细胞数目少。幼孢子体经过15 d的培养长度达到0.5-2 mm。温度和光照强度对多肋藻配子体发育、幼孢子体生长以及配子体无性系的生长均有显著影响。15℃为诱导多肋藻配子体成熟的最适温度,最适光照强度为60μmol m-2s-1,配子体在15℃,60μmolm-2s-1条件下培养10 d,发育成熟的个体百分率为83.1%,而在25℃,20μmolm-2s-1条件下仅为4.2%;最适宜多肋藻幼孢子体生长的温度和光照条件为10℃、60μmolm-2s-1,在该培养条件下培养15 d,幼孢子体长度达到1.94 mm;多肋藻配子体克隆为多分枝的丝状体,利用组织捣碎机将其打碎成为2-3个细胞的藻枝段后进行培养,在15℃、60μmolm-2s-1下培养13 d之后,细胞个数由实验初始的2.62个增加到12.4个,25℃下藻体全部死亡。本文作者于2007、2008连续两年在山东荣成海域开展多肋藻幼苗培育及人工养殖试验。当幼苗长度达到0.5-1.0 cm时将苗帘挂到海上暂养。12月中上旬藻体长至20.0 cm时进行分苗。分苗之后至3月为藻体迅速生长期,到4月上旬藻体平均长度达到2.0 m,宽度32.0 cm,厚度2.2 mm。4月下旬至5月中旬藻体颜色进一步加深,厚度增加。5月中旬至6月中旬为多肋藻繁殖期,从叶片下部至叶缘两侧形成孢子囊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