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鬼子,本名廖润柏,仫佬族,1958年出生于广西罗城。李洁非、葛红兵、吴义勤、洪治纲等人将其归入新生代作家之列。1997年,在广西南宁举行的作品讨论会上,陈晓明首次提出了将鬼子与东西、李冯称为“广西三剑客”。1984年,鬼子发表处女作《妈妈和她的衣袖》,但他本人认为自己从事真正意义上的创作是从1996年开始的。他的作品主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多关注底层人物的悲剧命运,是一位写“苦难的高手”,被陈晓明称为“藏在阴郁背后的冷面杀手”。本论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绪论部分,首先,简要介绍作家鬼子的基本情况;其次,概述近年来关于鬼子的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把他和东西、李冯放在一起归入广西文学中进行研究,以突出其地域性特征;二、从文本细读的方面着手,主要是针对鬼子1996年之后作品的苦难主题进行研究;最后,提出本论文的创新之处。第一章瓦城世界,从“瓦城”的意象入手,“瓦”是一个象形字,像屋瓦俯仰相承的样子,在古代汉语字典里被解释为铺盖屋顶用的建筑材料,一般用泥土烧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制成的,形状有拱形的、平的或半个圆筒形的等。“瓦”在古代的时候可以理解为比较富裕之意、是尊贵身份的象征,而在现今的社会,它则是相对贫穷的农村的代名词,也可理解为象征着繁多、琐碎、俗气、杂乱无章的内涵,属于灰暗的冷色调词语。“城”可以理解为城市,是与“瓦”相对应的概念,象征着现代文明、生活富足,是人们心灵神往的地方。鬼子用象征着传统农村意象的“瓦”来修饰意味着现代都市的“城”,虚构出来了一个文学中的地理区域——“瓦城”,这个地理区域就构成了鬼子的文学世界——“瓦城世界”,一个南方的城市,它有着南方城市所有的特点,永远是湿淋淋的,阳光稀少,同时这又是一个转型期中国所有的小县城或者村庄的化身。第二章黑暗与魅惑之城,20世纪90年代中国处于转型期,当社会全面进步和快速发展的同时,一部分边缘人物始终在物质困窘中苦苦挣扎。为了更好的生活,一些人离开自己的故土在城市飘荡,但是这里没有成为他们摆脱物质困窘的希望之地,反而成了造就他们物欲、情欲和权欲膨胀的罪恶之地,并开始慢慢腐蚀或已经吞噬了人性中的真善美。第三章死亡之城,生活本身就是不稳定的、不可预测的,是由一系列偶然性事件组合在一起的,面对这些意外和巧合,有时我们无法避免,就像是多米若骨牌一样,我们永远无法知道下一步会发生什么。面对这些艰难行走的人们,鬼子让他们一步步走向了死亡,其实这是他们最好的归宿,也是偶然中的必然选择。第四章创伤与形式,20世纪90年代是一个“无名”的时代,文学创作风格和主题“百花齐放”,走的是平面化的路线,把人文精神置之脑后,性爱写作泛滥,但鬼子却是一个叛逆者,没有随波逐流,照样吸引着读者的目光。首先,关于童年生活的辛酸历程的创伤体验以及仫佬族的悲剧意蕴的传统文化的沉痛记忆,鬼子把这种对故乡、对民族的爱融入到血液中,体现着深深的悲悯情怀,触动我们的心灵。其次,在形式上,避开创伤性写作的俗套形式,采用戏仿、露迹、时空交错等形式直指当代文坛,具有强烈的批判力度。结语部分,突出鬼子对“瓦城世界”的书写在当下所具有的现实意义。近年来关于鬼子执着于写“苦难”和他涉足影视圈的现象,许多学者开始担忧鬼子今后的创作之路,但是,鬼子曾说“作家的梦永远在自己的小说创作里,小说的成就才是作家最温馨的成就。”①我们期待着鬼子的“梦”会取得“温馨的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