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的基本问题是探讨德里达解构主义思想的独特问题与方法,即“本原之思”思什么?“本原之思”如何思?这两个问题的索解,又可以细化为如下四个问题:德里达为什么思该问题?前人如何思该问题?德里达如何思该问题?德里达为什么如此思该问题?参照亚里士多德的结论,本文认为,本原的初义是“原本”,而“原本”在西方文化语境中,最早就是“本质”,从此以后又衍生出“本体”、“本源”、“开端”、“起源”等内涵和说法(第一章第二节),但其“本质”含义依然被保留在历代思想者或文论学家的议题之中。而作为本论题研究对象的德里达更是直接将西方文化的根本特征定义为“逻各斯中心主义”,这种“逻各斯中心主义”在德里达的理解中就是形而上学或者说形而上学的替身:二元对立。这是德里达解构一切事物的开始。那么,德里达为什么要思考该问题呢?以往的研究倾向于从20世纪60年代西方尤其是法国社会现实、历史语境、思想潮流中去为德里达及其解构主义寻找一个“背景”,这些无疑都很重要,但是本文认为还存在着一个同样重要而且可能的路径,那就是从德里达的自我认同或身份认同中去理解解构理论的产生的深层动机,可以说身份认同(危机)是德里达解构理论产生的内在驱动力。当然“身份认同”观念或认同焦虑是后现代主义语境下许多思想者或理论家的问题,在这一方面,本文从德里达童年经历、生活遭际和犹太身份等方面进行了文本阐释和疏证研究,认为身份认同与“本原之思”之间存在着相似或相通的方面。至于如何思考本原问题,本文又将其分解为两个小问题,第一:前人如何思考该问题?第二:德里达如何思考该问题?本文首先从作为德里达思想资源之一的海德格尔身上进行了探源和梳理。论文围绕海德格尔前期.“本原之思”和后期“本原之思”的“路径”进行了回溯式研究,认为海德格尔的“语(字)源主义”和“返回路径”对德里达的解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也是德里达后来在阐释自我思想的时候反复强调海德格尔在其思想中的酵母作用的原因所在。那么,德里达又是如何思考该问题的呢?本文从“本原”(反题)和“本原”(正题)两个方面,也即前者主要围绕胡塞尔现象、列维一斯特劳斯的结构主义和福柯的疯癫书写展开,认为在以上所述理论家的思想中,二元对立只是表象,差异才是实质。对于后者,本文认为德里达主要是围绕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列维纳斯的他者哲学和卢梭的补充思想展开的,在这其中,德里达创造性地提出了“延异”、“补充”、“播撒”、“增补”等家族相似性概念,这是德里达解构理论中最具有创新性价值的内容。在学界集中关注的“德里达解构理论性质判定”这一问题上,本文采取了还原解构的视角,将解构“本原”和本原解构相互照应,认为延异是解构的基本义,延异可以本理解为“拖延的本原”或“本原的拖延”,虽然“基本义”和德里达之前极力反对和批判的“本质主义”思维方式相左,但有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为了实现认识实践,我们都不免落于某种认知模式或范式的境地——盲视与洞见并存。本文通过对德里达大量著作的梳理,回归到德里达科技伦理思想的维度上,认为德里达解构“意义”的目的是取消中心价值和终极意义,但这一点上,本人认为这种“中心价值”和“终极意义”并不是针对信仰层面和人类普世价值层面而言的,而是对于人类现实社会中某些“盲视”下“洞见”的揭露和“洞见”中“盲视”的解构。由此基础上,本文又进一步从犹太文化视角,不再是仅仅停留在德里达犹太文化的身份表层,而是深入德里达“延异一他者思维”、“言物关系”以及“界限哲学”等三个方面,考察了德里达解构理论的“原本”,认为德里达解构理论是犹太文化孕育的产物,德里达解构理论其实质是用犹太文化资源来解读或“解一结构”希腊文化的一次尝试。本文结论是,德里达解构理论的问题意识是对“本原问题”的思考,而对该问题思考的原初动力在于德里达内心深处的“身份认同”,这也是他一生为什么对“一致性”问题感到怀疑的内在原因,而德里达对“本原问题”的思考和解构,很大程度上是犹太文化资源的“希腊语境”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