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泉州湾晋江河口沉积物为研究对象,确定了14个表层沉积物和L43柱(晋江河口下游)、T柱(晋江河口上游)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的含量分布、赋存形态,评价重金属的生态风险和污染特征。结合柱状沉积物210Pb的定年分析,研究重金属的污染历史。利用铅、锶同位素示踪技术,揭示沉积物重金属来源及其贡献率,主要内容如下: 表层和柱状沉积物重金属含量分析表明,除 V以外其余重金属基本都超过了福建省海岸带土壤背景值,重金属的来源受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晋江河口中游地区重金属污染更为严重。 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结果显示,晋江河口表层沉积物满足不了区域沉积物要执行的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一类。地质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与综合响应因子法评价结果一致,潜在生态风险最大的重金属为Cd,中游地区污染最为严重,表层沉积物整体属于严重污染水平。 稀硝酸单级提取法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中除V和Fe外,其他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高。L43柱沉积物重金属中Zn、Cr、Co、Cu和Sb的生物有效性较高。T柱中Mn、Cu、Pb的生物有效性较高。 采用改进的BCR形态提取法分析表明,表层沉积物重金属中Cu和Pb主要分布于可还原态;Cr主要分布于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Zn、Fe和Ni主要分布于残渣态。L43柱沉积物重金属中Fe主要分布于残渣态;Pb主要分布于于可还原态;Cu、Zn和Ni的各形态分布较为均匀;Cr主要分布于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T柱沉积物重金属中,Fe、Zn主要分布于残渣态中;Cr和Ni的残渣态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还原态;Pb主要分布于可还原态。 14个表层沉积物铅、锶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的主要铅来源为自然和人为污染源的混合来源,分别是母质层、晋江上游的铅锌矿和汽车尾气。自然源、铅锌矿和汽车尾气的贡献率分别为46.78%、39.70%和13.52%。 L43柱沉积物铅、锶同位素示踪结果表明,近三百年来晋江河口下游沉积物中的Pb、 Cu、Cd、Zn主要来源于母质层及铅锌矿等矿山的开采活动。铅锌矿的贡献率为70.81%,母质层贡献率为2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