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根据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理论思想与西方心理学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从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等几个维度编制合格的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Physical Resilience Scale to Coronary Disease,PRS-CD),为临床医护人员能够有效识别、评估患者心理韧性水平提供一种中国化的测量工具,并据此制定提升冠心病患者心理韧性水平的干预措施。方法:以中医形神一体观、心理韧性的原创性思想和西方品质性心理韧性理论模型为基础,综合分析现代医学关于冠心病的研究成果,通过文献研究法对冠心病患者的心理韧性成分要素进行分析,建构维度与条目池,并应用Delphi法确定PRS-CD预测量表。采用PRS-CD预测量表,对123名冠心病患者进行个体施测,对所得数据进行项目分析,从而筛选条目确定PRS-CD正式量表。采用PRS-CD正式量表对251名冠心病患者进行测量,并且采用Excel软件随机在251名被试中标注其中的40名,在14天后对自评无病情变化者进行PRS-CD量表的重测,对所得数据采用描述统计、均值比较、项目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探索变量间的关系,并检验量表的内容效度;用配对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法评价量表重测信度、效标效度;用Cronbach’s α系数、分半系数、相关分析法进行量表的内在信度分析;用探索性因素分析、相关分析法等检验量表的结构效度,确定量表的框架结构及测评维度。结果:1.首次提出了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五要素模型。本研究基于《黄帝内经》等中医经典文献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相关思想,并对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与西方心理韧性理论进行了跨文化比较,本文认为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与西方心理韧性理论模型具有相当程度上的内在一致性,同时也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某些特质,并提出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由正气等生理因素、体质性情因素、意志与认知因素、情志因素、家庭与社会支持因素等五大要素构成。2.编制了第一份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PRS-CD)。本研究遵循现代心理量表的编制规则、程序与方法,根据中医体质心理韧性的思想与现代心理学心理韧性的研究范式,构建了具有中医特色的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测量量表。该量表包括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五个维度,由24个条目构成。该量表采用两极性的词汇作为评价方式,具有简单明了,通俗易懂的优点。本研究对PRS-CD进行了可行性分析及信效度检验。量表的患者接受率和完成率较高,分别为 100%、96.54%,其 Cronbach’s a系数为0.908,分半系数为0.706,PRS-CD各维度的Cronbach’s α为0.619-0.898之间,分半系数数值除志意行为维度外,其他维度均高于0.7,总量表及各维度重测信度高于0.9,表明本量表的内外信度较高;在内部一致性检验中,各条目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372-0.771之间,各维度与量表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54-0.914之间,除了志意行为维度中的条目10与自身从属维度相关系数为0.125,且与体质人格维度的相关系数为0.568之外,各条目与其所属维度或项目的相关系数在0.313-0.913之间,具备统计学意义,即说明本量表的内容效度较高。经与效标CD-RISC-25-c得分进行相关分析,本量表与效标的相关系数r,即效标效度为0.804,表明本量表具备较高的效标效度。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的因子数目与本量表原预设的维度数目一致,且五个公因子的基本内涵亦符合本量表原预设的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五个维度,表明本量表的结构效度较好。结论:1.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内涵丰富,与西方心理韧性理论模型相比,除了有相当程度的内在一致性,还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些特质。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充分体现了中医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相统合的整体观和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个体观。本研究认为正气充盛、体质强壮和性格适中、意志坚定与认知合理、五志平和、家庭社会支持充足是个体体质心理韧性的重要保护性因素,中医体质心理韧性思想至今仍具有现代临床应用价值和时代意义。2.本研究研制的冠心病患者体质心理韧性量表包含24个条目,由体质人格、情志、志意行为、精神认知、家庭与社会支持五个维度(因子)组成。该量表经各项统计学检验显示其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为临床医护人员评估冠心病患者的体质心理韧性提供了一种准确、方便、简单、易操作的测量工具,对于高危人群的早期识别和临床心理干预效果的评估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