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地震运动发生频繁,地震灾害发生时,受灾地区大量RC框架结构建筑遭受严重破坏。针对这种现象,本文基于性能化设计的思想,借鉴了预应力支撑技术在钢结构建筑加固中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将预应力支撑加固技术应用于RC框架结构加固中的一种新型的加固方法。本文首先采用基于变形(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推导出了预应力支撑面积以及初始有效应力的计算公式并验证其准确性;其次,使用YJK设计软件对RC框架模型算例进行了弹性分析、静力推覆分析以及动力弹塑性分析,统计结构的最大层间位移、最大层间位移角以及楼层剪力等层间参数,定量评估有无预应力支撑、支撑布置形式(X型与V型)等因素在多遇地震、设防地震以及罕遇地震下对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并与型钢支撑进行对比;最后,使用MSC.MARC有限元软件对RC框架模型算例进行了逐步增量时程分析(IDA),统计了结构的谱加速度Sa(T1)50%collapse、倒塌储备系数CMR和结构倒塌率等结构抗倒塌指标,定量评估有无预应力支撑、初始有效应力水平、支撑布置形式等因素在罕遇地震及极罕遇地震下对结构抗倒塌性能的影响并与型钢支撑进行对比。本文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多遇地震作用下,使用预应力支撑加固后结构的层间位移得到控制,结构性能水准得到提高;不同的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的性能水准影响基本相同;预应力支撑与型钢支撑的加固效果基本一致。(2)设防地震作用下,使用预应力支撑加固后结构的层间参数均得到优化,结构性能水准得到提高;不同的支撑布置形式对结构的性能水准影响较小;预应力支撑的加固效果优于型钢支撑。(3)罕遇地震和极罕遇地震作用下,使用预应力支撑加固后结构的残余变形减小,抗倒塌指标有较大提高,结构的抗倒塌能力增强;不同的初始有效应力水平对结构的抗倒塌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且最优初始有效应力约为1/2 fpy;不同的支撑布置方式加固效果差异不明显;预应力支撑相对于型钢支撑能够更有效地控制结构的层间变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