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世界范围对红树林的恢复问题日益重视。本文通过调查来研究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恢复的生态效应和无瓣海桑(SonneratiaapetalaBuch-Ham.)对互花米草(SpartinaalternifloraLoisel.)的控制效果,包括四方面:调查淇澳岛红树天然林(秋茄(Kandeleaandel(L.)Druce)、桐花树(AegicerascarniculatumBlanco.))与红树人工林(无瓣海桑)群落结构动态和物种多样性;无瓣海桑更新情况;红树林土壤养分含量变化动态;红树人工林对互花米草的控制技术效果。
研究结果表明,秋茄群落分为三个亚层,第一亚层由秋茄单优构成,第二亚层主要为桐花树,底层为老鼠簕(AcanthusilicifoliusL.);桐花树群落只由其单一构成;无瓣海桑群落也分为三层,第一层以无瓣海桑单优构成,第二层主要是以老鼠簕为主,伴有少量秋茄和桐花树,第三层是老鼠簕幼苗。秋茄群落中含有四个级别的个体,属于增长型群落,桐花树只含有Ⅱ和Ⅲ两个级别的个体,属于下降型群落,无瓣海桑主要含有Ⅱ、Ⅲ和Ⅳ三个级别个体,林内极少发现幼苗,自身难以更新,有天然红树植物定居生长。两次调查的多样性指数结果为:Simpson指数均为秋茄>01年无瓣海桑>桐花树>02年无瓣海桑>03年无瓣海桑,秋茄与02年无瓣海桑和03年无瓣海桑达到显著差异;Shannon-Wiener指数均为秋茄>01年无瓣海桑>桐花树>02年无瓣海桑>03年无瓣海桑,秋茄与03年无瓣海桑达到显著差异;均匀度指数为秋茄>01年无瓣海桑>02年无瓣海桑>桐花树>03年无瓣海桑,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随着群落的发展逐渐增加,但两次结果差异不显著。
野外调查结果表明,淇澳岛无瓣海桑果实年产量约为30.5lkg/棵,果粒数约为2,706个/棵,而无瓣海桑幼苗在水沟分布的最多,才40株/16m2,其次是光滩,为8株/16m2,最少是无瓣海桑林内,仅有l株/16m2,种子多而幼苗少,说明其本身很难自我更新,不能在原生红树林下生长而取代原生红树树种。
根据实验分析结果,红树林群落土壤pH值呈下降趋势,各时期均为秋茄<桐花树<无瓣海桑<光滩,它们之间均达到显著差异,而无瓣海桑中又表现为01年无瓣海桑<02年无瓣海桑<03年无瓣海桑,但差异不显著;秋茄群落土壤为酸性土,桐花树的为中性土,而无瓣海桑的偏碱性。红树林土壤的有机质,碱解氮和全氮基本上呈上升趋势,各时期含量基本上是红树天然林>红树人工林>光滩,天然红树林与光滩差异显著,而红树人工林中又表现为01年无瓣海桑>02年无瓣海桑>03年无瓣海桑,说明红树林有提高土壤有机质和氮元素含量的作用,红树人工林为红树天然林定居营造良好立地条件;红树林土壤的磷含量呈下降趋势,速效磷均低于光滩;而钾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不明显。
无瓣海桑郁闭成林,对林下的互花米草影响很大。本实验调查结果表明,随着无瓣海桑郁闭度的增加,林内互花米草盖度相对应地逐渐降低,当郁闭度超过75%以后,林内的互花米草基本上难以生存;进一步调查发现,无瓣海桑林内的互花米草在高度、叶面积、鲜重、干重、叶绿素含量和叶绿素a/b比值都低于光滩,且无瓣海桑的郁闭度越高,其值越低,说明无瓣海桑可以抑制互花米草的生长,防止互花米草扩散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