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引致中国政治沟通体系的加速重塑。传统以报刊、广播和电视为媒介的大众政治沟通模式不仅日益难以满足中国政府决策和执行的需要,也日益难以满足中国民众参政议政、表达监督的需要,以网络为媒介的政治沟通于是在中国异军突起。网络政治沟通是指掌握一定政治资源的政治主体如政府,通过互联网这一特定媒介输送、获得和处理政治信息的行为或过程。一个完整的网络政治沟通过程至少包括沟通主体——政治信息的发送者和接收者、沟通渠道——网络,以及沟通内容——政治信息三个要素。在政治生活中,如果说政治沟通是政府的神经,那么融合了人际政治沟通和大众政治沟通优势的网络政治沟通,无疑是所有政府神经中最敏感、最迅捷的神经,而在现时中国,网络政治沟通还是民众最期待的能够沟通他们与政府的神经。探讨中国网络政治沟通问题,其着眼点首先应该放在厘清网络政治沟通的内涵、特点、主要形态以及相关理论在网络政治沟通中所出现的新变化的前提下,进而把握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的总体状况,特别是阐释网络政治沟通对中国政治可能带来的正反两方面影响,最后在分析中国网络政治沟通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的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总体构想。本文包括导言以及随后的五章内容。提要如下:导言部分将阐释本选题的背景、特点及意义,同时概述该选题的研究现状,特别是评析相关文献中已经取得的理论成果和实证成果。对本论文的研究思路、结构框架、选题的重难点、研究方法以及论文的创新之处也将在导言中阐述。第一章将对网络政治沟通进行试解。该章对政治沟通和政治传播、人际沟通、大众沟通和网络沟通等概念进行详尽的解析,以明确本文的中心范畴——网络政治沟通。在对网络政治沟通进行跨学科界定之后,论文将对网络政治沟通的内涵、特征和主要形态进行相应阐述。“把关人”理论、“议程设置”理论、“舆论形成”理论以及“知识鸿沟”理论等在网络政治沟通中出现的新变化新特点,也将在该章作出解析。第二章将阐述网络政治沟通在中国兴起。该章将不仅探讨网络政治沟通热在全球兴起的时代背景,而且考辩网络政治沟通热在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韩国和新加坡等国家兴起的具体表现,以突出网络政治沟通热在中国兴起乃大势所趋。其后,论文将阐述网络政治沟通在中国兴起的网络基础,概述网络介入中国政治沟通的主要表现,并梳理网络政治沟通在中国发展所经历的几个阶段。探究网络政治沟通热在中国兴起的主要原因也在该章进行。第三章探析网络政治沟通带给中国政治的积极影响和重要挑战。该章将重点探析网络政治沟通在加速中国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维护和巩固政治秩序,推动科学民主决策,提升政府形象,以及推动公民相关政治权利(本文指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和监督权)的实现等方面的积极影响。网络政治沟通在政治稳定、政治决策、政府管理、主流政治文化以及国家安全等五个方面给中国政治带来的重要挑战也将在该章中进行分析和阐释。第四章将探究中国网络政治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该章将分别从沟通要素、沟通过程和沟通效果三个方面阐述中国网络政治沟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从经济、政治体制、文化观念、技术和教育等方面分析其成因。第五章将探讨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的走向。该章将首先阐释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基本要求,以及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过程中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对策性建议。接着论文将展望未来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的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透明化及高效化等趋势。论文最后将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法治及技术等宏观层面阐述中国该如何创设有利于网络政治沟通发展的条件。本文的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1.选题新。如果说政治沟通对中国政治学界而言,属于较新的前沿课题,那么,网络政治沟通对中国政治学界而言,则是最新的前沿课题之一。2.视角新。本研究综合政治传播、政治沟通、网络沟通的相关理论,从一个动态的视角来分析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的特点,现状及成因等。3.研究方法新。本论文从中国政治系统的现实出发,运用政治学、法学、传播学、沟通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做到理论分析与事实论证相结合,历史研究与现实阐释相结合。4.理论创新。本研究有望突破以往将政治传播与政治沟通割裂而进行分别研究的传统,代之以一种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法,由此实现研究方法和理论创建的整合,并将之用于阐释中国网络政治沟通的现状及其影响,进而有针对性提出构建中国良性网络政治沟通机制的总体构想和对策性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