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发病率逐年升高,使机体发生心、肺、脑并发症乃至多系统脏器损害,对健康和生命造成极大的危害,已证实OSAHS是多种全身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中医认为其主导病机为痰湿浊邪、阻滞咽喉、肺气不利,故其治法当为在调理痰湿体质的基础上化痰利咽,行气消瘀。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方法,选用国医大师王琦教授的经验性用方消鼾利气汤治疗轻/中度痰湿质OSAHS患者,探求其治疗OSAHS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内科就诊的轻/中度OSAHS患者60例,通过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将受试者分为消鼾利气汤+基础治疗组(治疗组)和基础治疗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收集患者一般资料(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痰湿体质积分量表、ESS嗜睡量表得分、AHI、最低Sa02(%)、Sa02<90%占总睡眠时间(%)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研究结果:最终实际完成56例,脱落4例,其中治疗组脱落2例,对照组脱落2例。其中男性41例,女性15例。治疗组28例中,轻度患者13例,中度15例,男性20例,女性8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42.25± 13.60);对照组28例中,轻度患者11例,中度17例,男性21例,女性7例,最小年龄25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为(43.11±12.09)。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BMI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尼莫地平评分法对患者治疗后的疗效进行评估,治疗组临床控制0例、显效4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78.57%;对照组临床控制0例、显效1例、有效9例、无效18例,总有效率为35.71%;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Z=-3.225,P=0.001,P<0.01)。治疗后两组间中医证候积分比较,治疗组中医证候的总体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说明消鼾利气汤对痰湿质OSAHS临床症状的总体改善情况明显具有优势。在中医单项证候方面比较,治疗组在打鼾、呼吸暂停症状均有较好的疗效(P<0.01),但两组间无显著性差异;在日间困倦嗜睡、胸脘痞闷、头身困重、晨起口干、大便粘腻症状方面治疗组有明显改善情况,对照组在治疗前后对该些症状疗效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结果显示治疗组在改善单项证候方面也具有显著的优势。治疗组痰湿体质积分、ESS嗜睡量表积分、AHI值、最低SaO2(%)、SaO2<90%占总睡眠时间(%)治疗前后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上述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体温、心率、呼吸、血压等安全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消鼾利气汤治疗OSAHS能做到标本兼顾,药证相合,降低AHI、ESS值等指标,提高最低SaO2,从而改善睡眠低氧血症,改善OSAHS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安全无不良反应,可广泛应用于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