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纳米线和氧化镍/硅复合纳米线的制备、表征及应用研究

来源 :湘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90年代起,低维纳米结构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的关注。其中,硅基一维纳米结构因为具有比体硅材料更奇异的物理化学特性,且与当代成熟的微电子技术相兼容,是制备各种纳米功能器件最理想的材料之一,成为当前纳米技术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对一维硅基纳米结构进行了制备、表征及性能测试的研究,探索其在能量储存与转化器件上的应用潜力。主要工作内容如下:1.采用单晶硅衬底通过金属诱导化学刻蚀法制备了高质量单晶硅纳米线阵列。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和拉曼光谱详细研究了单晶硅纳米线的形貌和结构。在深入了解金属诱导化学刻蚀法制备单晶硅纳米线的机理基础上通过改进实验过程和参数,成功在多晶硅衬底上制备了硅纳米线。这些结果对硅基纳米线的低成本规模化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采用改进的金属诱导化学刻蚀法,在商用太阳能级多晶硅片表面大面积制备出了硅纳米线。形貌表征发现纳米线生长的长度与刻蚀时间成线性关系,生长速度约为0.766μm /min。漫反射谱测量表明这种硅纳米线长度对其表面减反射性能具有调节作用。其中,刻蚀时间长于45分钟的样品具有优良的减反射性能,在190-800 nm波段,表面的反射率低于9%。研究结果对制备性能优越的抗反射太阳能电池绒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价值。3.以单晶硅纳米线阵列为模板,采用化学镀镍和后退火处理制备了NiO/Si复合纳米线阵列。将这种复合纳米线阵列作为锂离子电池的阳极,进行了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测试结果表明,通过调节循环电压范围,壳层NiO成为储锂的活性材料而单晶Si内核作为力学支撑和良好的电子传输途径。这种NiO/Si复合纳米线阵列电极具有优越的储锂性能,在50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30次后其可逆电容量为606.13 mAh/g。
其他文献
目前自由空间光通信系统采用的光源多为1.55μm半导体激光器,经掺铒光纤放大器后发射功率最高5W左右,限制了空间传输距离,激光发射角不可调,依靠机械式跟瞄系统。激光相控阵
单层WS_2具有超薄的厚度、高载流子迁移率、低电阻率、高开关比等优点,在光电子器件和谷极化器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大面积高质量的单层薄膜是开发WS_2基光电器件的重要前提。本论文针对高质量单层WS_2薄膜制备及其光学性质进行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利用低熔点钨源,以化学气相沉积法在SiO2/Si衬底上获得了高发光质量的单层2H-WS_2三角片,其629.7 nm处发光峰半峰宽为18 nm(
近年来周期折射率分布光学波导阵列结构的研究受到广泛关注,为集成全光通信系统的设计开辟了新的途径。本文旨在利用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周期折射率分布波导阵
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强度干涉学分析方法能够给出源的几何尺寸等信息,背对背关联是在HBT关联的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可以给出源的温度等热力学性质,因此对背对背关联的研
传统的化石能源均为不可再生能源,长期使用将会造成能源的枯竭,因此太阳能作为一种新型可再生资源倍受人们关注。然而对于硅基太阳能电池,由于热损失的存在,电池的转换效率仍处在
烧绿石结构的A282O7稀土复合氧化物由于结构稳定、包容量大、熔点高等,使其在固化放射性核废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A282O7结构的Gd2Zr2O7更因具有耐高温、耐辐射、良好的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