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秦安地区中新世风尘沉积的发现,为探讨亚洲季风环境演化、亚洲内陆地区干旱化的发展等重大环境变化过程提供了长尺度的、近于连续的地质记录,并为全球和区域环境演化及其它相关研究提供了新的可能。但过去研究的QA-Ⅰ、QA-Ⅱ两个剖面相距较近,对认识古环境变化的空间特征显得不足,需要在空间上建立新的中新世风尘沉积剖面。同时,对这些中新世风尘堆积的沉积特征研究起步较晚,有必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
本文对六盘山以西的糜子湾、邵沟剖面进行了磁性地层学研究,并从岩性地层、磁化率和磁极性地层三个方面将糜子湾剖面与QA-Ⅰ剖面进行了对比。同时,对QA-Ⅰ剖面300个样品石英组分进行了粒度分析,对其中30个石英样品的颗粒形态特征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了研究,并与西峰风尘沉积剖面进行了对比,得出了以下认识:
1.糜子湾剖面的顶、底界年龄分别为11.6MaB.P.、18.5MaB.P.,邵沟剖面的时间跨度为15.1MaB.P.至20.8MaB.P.,两剖面的底界年龄均不老于QA-Ⅰ剖面。在野外岩性特征、磁化率和磁极性地层上,糜子湾、邵沟剖面与QA-Ⅰ剖面相应层段有较好的可对比性,是风尘沉积特有的特征。
2.QA-Ⅰ剖面石英粒度和石英颗粒形态特征等沉积学证据,进一步支持了QA-Ⅰ黄土-古土壤序列为风成成因的结论,从粒度角度证明了序列中古土壤的加积型特征。后期的风化成壤作用改变了原始粉尘的粒度组成,是中新世和第四纪风尘沉积的共同特征。该过程使全岩粒度整体偏细,而这种改造作用在古土壤层中更为明显。
3.中新世黄土沉积同三趾马红土、第四纪风尘沉积一样,都为近地面冬季风搬运。但中新世黄土石英中值粒径反映的平均风力大小和石英最大粒径反映的最大风力强度都比第四纪时期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