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蛭弧菌对临床分离细菌的捕食能力研究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hu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五种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分析噬菌蛭弧菌对五种细菌浮游状态及形成的生物膜的捕食能力,为减缓目前微生物耐药现状、寻求新的治疗对策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1.VITEK(R)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琼脂稀释法、MTS法分析2013~2014年间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临床分离的五种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耐药特性。  2.根据药敏结果,将每种临床分离菌分为两组:多重耐药组、非多重耐药组。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从各组中各挑选25株菌(共250株菌)分别与噬菌蛭弧菌ATCC43826共同震荡培养一段时间,酶标仪检测各组OD600值,研究噬菌蛭弧菌对临床分离菌浮游状态的捕食能力。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3.通过生物膜形成表型及相关基因型筛选,确定各多重耐药组中的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分别与噬菌蛭弧菌ATCC43826共同置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静置孵育一段时间,酶标仪检测各组生物膜形成情况,研究噬菌蛭弧菌阻止菌株形成生物膜的能力。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4.各生物膜形成阳性菌株置于96-孔细胞培养板中培养并形成生物膜后,分别与噬菌蛭弧菌ATCC43826共同孵育,酶标仪检测各组生物膜被清除的程度,研究噬菌蛭弧菌消除菌株预形成的生物膜的能力,每组实验重复三次。  5.扫描电镜观察各标准菌株预形成的生物膜被噬菌蛭弧菌捕食后的形态。  结果:  1.药敏分析结果表明:大肠埃希菌对阿米卡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仍保持较高的敏感率;肺炎克雷伯菌对阿米卡星、厄他培南、亚胺培南、头孢替坦保持较高的敏感率;铜绿假单胞菌对妥布霉素、阿米卡星敏感率较高;鲍曼不动杆菌对所测定的各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0%以上;金黄色葡萄球菌对替考拉宁、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链阳菌素、夫西地酸的耐药率仍保持在较低水平。  2.噬菌蛭弧菌分别与五种临床常见菌共同培养24h及48h后,多重耐药组、非多重耐药组浮游状态的OD600值与其初始OD600值相比均显著降低,差异均具有显著性。  3.研究共筛选得到生物膜形成表型、基因型均阳性的大肠埃希菌16株,肺炎克雷伯菌23株,铜绿假单胞菌23株,鲍曼不动杆菌23株,金黄色葡萄球菌18株。各菌株与噬菌蛭弧菌共同孵育24h后形成的生物膜吸光度(OD570值)与其对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降低了14.4%~44.3%。48h后形成的生物膜吸光度(OD570值)与其对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降低了20.4%~65.2%。  4.各实验菌株预形成的生物膜被噬菌蛭弧菌捕食24h后,吸光度(OD570值)与其对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降低了72.2%~77.6%。48h后各组生物膜吸光度(OD570值)与其对应的空白对照组相比,分别降低了79.9%~83.4%。  5.大肠埃希菌ATCC25922、肺炎克雷伯菌ATCC13883、铜绿假单胞菌ATCC27853、鲍曼不动杆菌ATCC19606、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培养24h后预形成的生物膜,经空白对照组处理后扫描电镜下仍可见细菌密集排列,层层叠加,团块内包含大量的生物膜,仅部分区域略有缝隙。经噬菌蛭弧菌捕食24h后的实验组可见生物膜的紧密结构被破坏,生物量明显减少,仅部分区域残存聚集的细菌。  结论:  1.本研究中临床分离的五种常见细菌: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现状比较严峻。  2.噬菌蛭弧菌可发挥对五种临床常见分离菌浮游状态的捕食能力。  3.噬菌蛭弧菌可有效降低多重耐药细菌形成生物膜的能力,并可显著清除多重耐药细菌预形成的生物膜。  4.对噬菌蛭弧菌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望找到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新对策。
其他文献
摘 要:探究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化学教材知识,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更是化学课程魅力展示的重要方式之一。但是,在长期的高考压力下,我们的课堂给学生留出自主探究的机会很少,大多数是学生被动的接受,再加上课业压力越来越大,致使很多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越来越差,严重影响了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所以,在新时期的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好思想的转变工作,要通过多种探究活动的组织来锻炼和提高学生的化学学
摘 要:计算能力作为化学学科学习的核心素养,理应是高中教师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在进行化学计算能力的培养时,采取一定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就是本文探究在化学课堂中“知”“行”合一的重要目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计算能力;“知”与“行”  一、 “行知”有效的高中化学计算能力培养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孤立和较为机械的,实质是通过题海战术使学生形成惯性解答
摘 要:在新课教学过程中,对于细胞的能量“通货”——ATP这节内容,教师采用创设情景,不断设疑,组织学生讨论、思考,最终带领学生在不断的头脑风暴中活跃思路,获得知识。  关键词:ATP;能量货币;ADP  一、 教材分析  本节介绍的是细胞中的直接能源物质——ATP,在本模块中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可以让学生明白主动运输等细胞的生命活动,需要能量的参与才能完成,又为后面章节关于细胞中生成ATP的
目的:  调节性B细胞(regulatory B cells,Breg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类B细胞亚群,能分泌各种细胞因子,它们有利于自身免疫疾病中免疫耐受的维护,并且能抑制过量的炎症反应。本研究
目的:研究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CTCL)不同临床分期中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xl的表达情况,探讨抗凋亡基因Survivin和bcl-xl表达在CTCL发生发展中的意义及其在CTCL诊断、治
摘 要:海带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作物,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很高的蔬菜,海带含碘量高,而且美味可口,干制品海带干也是内地游客最常购买的海产干品,从营养成分上看,海带干是否能完全代替新鲜海带?海带营养成分及生长养殖环境又是如何?本文通过实验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丰富了学生生物知识。  关键词:海带;海带干;营养成分;生长环境;养殖  海带是一种重要的海产经济作物,福建东山于1958年春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