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表面麻醉在声带日间手术患者术后镇痛中的应用

来源 :安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dward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日间手术是指选择一定适应证的病人,在1个工作日内安排病人的住院、手术、手术后短暂观察、恢复(一般数小时)和办理出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手术模式。近几年,日间手术模式在我国快速发展,被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所采纳和认可。声带肿物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良性疾病,主要是声带部位出现息肉、结节、囊肿等,经支撑喉镜声带肿物切除术是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该方法暴露声带良好,便于声带肿物摘除,手术步骤简单,适合行日间手术模式;但是,支撑喉镜对咽喉部的强烈刺激,容易发生明显的高血压和心动过缓;手术时间相对较短,要求患者术后快速康复(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实现舒适诊疗。目前,对于在日间手术室行声带手术的患者采用何种镇痛方案更佳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探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表面麻醉在声带日间手术患者中应用,是否可以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提高麻醉苏醒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方法选取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日间手术室择期行经支撑喉镜声带肿物切除术的患者90例,性别不限,年龄27~65(45.10±9.90)岁,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a,ASA)分级Ⅰ~Ⅱ级,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7.85~32.87 kg/m2。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纳入的所有患者平均分为3组,每组30例:舒芬太尼组(S组)、瑞芬太尼组(R组)和瑞芬太尼+表面麻醉组(C组)。S组的麻醉诱导方案中镇痛药采用舒芬太尼,R组和C组的麻醉诱导方案中镇痛药采用瑞芬太尼,且C组复合手术野表面麻醉,三组麻醉维持方案相同。记录三组患者入室时(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后即刻(T2)、置入支撑喉镜前(T3)、置入支撑喉镜后即刻(T4)、拔除气管导管前(T5)、拔除气管导管即刻(T6)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心率(Heart Rate,HR);记录三组患者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时间、指令动作时间和拔管时间;记录三组患者术后耐管情况、在麻醉恢复室(Post Anesthesia Care Unit,PACU)拔管后即刻警觉/镇静评分(The Observer’s Assessment of Alertness/Sedation Scale,OAA/S);记录患者麻醉停止后40 min,6 h,24h的疼痛数字评分(numeric rating scales,NRS);记录患者术前1 d及麻醉停止后15 min,40 min,6 h,24 h的术后恢复质量评估量表(post-operative quality recovery scale,PQRS)情况。结果(1)一般临床资料:三组患者性别比例、ASA情况、年龄、BMI、麻醉时间和文化程度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围术期MAP与HR的情况:各时间点三组间MAP和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在PACU情况:与S组比较,R组和C组的呼吸恢复时间、自主睁眼时间、指令动作时间和拔管时间均缩短(P<0.05);与R组比较,S组和C组术后耐管情况更佳(P<0.05);三组拔管后即刻OAA/S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麻醉停止后不同时间点NRS评分:麻醉停止后40min,与R组比较,S组和C组镇痛情况更佳(P<0.05);麻醉停止后6h和24h这两个时点,三组术后镇痛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麻醉停止后不同时间点PQRS量表情况:麻醉停止后15min,与S组比较,R组和C组生理功能、情绪情感和认知功能恢复更佳(P<0.05);麻醉停止后40min、6h三组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绪情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五方面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停止后24h,与S组比较,R组和C组生理功能、伤害性反应、情绪情感、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认知功能五方面恢复情况更佳,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在日间手术室行声带手术患者,利用利多卡因和罗哌卡因混合液行表面麻醉可缓解术后早期疼痛,提高麻醉苏醒质量,促进患者快速康复。
其他文献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是细胞内的一类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MAPKs信号转导通路存在于大多数细胞内,在将细胞外刺激信号转导至细胞及其核内,并引起细胞生物学反应,如细胞增殖、分化、转化及凋亡等的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TAK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activated kinase-1),
清朝末期,在洋务运动的影响下清政府建立了北洋海军舰队,并让其进驻威海卫刘公岛,因此让坐落在华夏东部边陲的渔民小岛突然进入了国人的视线。而之后1894至1895年的甲午中日
扁蜉科(Hepatgeniidae)为蜉蝣目中物种多样性最高的科之一,目前已报道36属600余种。其三亚科之一的溪颏蜉亚科(Rhithrogeninae)在亚洲分布广泛,但目前我国对其的研究仅有零星报道,描述大多简略,且未有基于分子证据的相关研究,相较于国外研究水平十分不足,因此急需进行系统的整理与分类。本文对实验室近年从全国多地采集的高翔蜉属Epeorus、赞蜉属Paegniodes以及微动蜉属
目的:探讨miRNA-100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以及改变其表达水平是否可以影响宫颈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方法:1.采用qRT-PCR检测细胞系(宫颈癌细胞HeLa,SiHa和人永生化角质
目的本研究旨在运用脐针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失眠,通过与常规经络辨证取穴疗法相比较,观察其疗效,评定量表,并探讨脐针疗法在此病证中治疗的优势,为推广脐针治疗围绝经期失眠提
目的:探讨HER2阳性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发生首次复发转移患者肿瘤的异质性。方法:应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6.1.1至2017.12.31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改良根治术,经术后病
[目 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成像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技术,进行以下研究:1、分析基线
孤立点检测是数据挖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旨在发现隐藏在大型数据集中的有用的异常对象和异常模式,并已广泛应用于信用卡欺诈检测、网络监测、电子商务、故障检测、恶劣天气预报和卫生系统监测等领域。现有的孤立点检测算法输入的数据集是包含9)个对象的集合且每个对象对应一条记录,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一个对象通常对应多条记录,本文中称包含多条记录的对象为矩阵对象,包含矩阵对象的数据集为矩阵数据集。目前,还没有有效的算
寄生霜霉菌响应迟发上调基因(Late up-regulated in response to Hyaloperonospora pa rasitica,LURP1)属于LOR基因家族,在植物抵御卵菌属(Oomycetes)病原菌的反应和抗逆中起到关键作用。目前,对LURP1基因功能的研究仍不完善,且多局限于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其在马铃薯(Solanum t
以数千年中华民族传统历史为核心依托的中国竹马游戏图像研究,不仅将华夏先民的博大精深造物理念充分凸显出来,同时还象征出人类文明演进过程中的最原始好奇心。追本溯源,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