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与附睾中性α糖苷酶的关系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hi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精子症是男性精液异常常见表现之一,由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的弱精子症在原发性不育中约占40%,在继发性不育中占60%-80%[1]。精索静脉曲张目前认为是通过对睾丸功能的影响导致弱精子症,但对其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阐明。附睾与睾丸在解剖和功能上关系密切,精子由睾丸产生,并在附睾进一步成熟并获得受精的能力。中性α-糖苷酶是由附睾上皮合成与分泌的,是附睾功能的标志物[2]。在动物模型实验显示精索静脉曲张引起附睾上皮退化,超微结构的改变。由此推测精索静脉曲张可能通过对附睾功能的影响引起精子活动力的下降。
  目的:
  通过检测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Neutral alpha-glucosidase,NAG)活性,探讨精索静脉曲张(VC)是否通过对附睾功能的影响造成精子活动力下降。
  资料与方法:
  本实验的研究对象为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至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生殖医学科辅助生育周期中的118位患者,将其分为三组: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n=40);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n=38);正常组(无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n=40)。仔细询问患者病史并收集患者的相关精液指标及临床资料,包括精浆中性α-糖苷酶、精液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精子总数、睾丸体积、睾酮值等。精液分析按《WHO人类精液检查与处理实验室手册第5版》的标准诊断,诊断VC按《2014版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数据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三组均数之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同组之间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检验水准α=0.05。
  结果:
  1.一般情况
  118位受检者平均年龄28.34±5.41(24–43)岁,其中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平均年龄29.50±5.47(25-43)岁,睾丸体积:左侧9.82±2.41(8-12)ml;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平均年龄27.65±3.41(24-39)岁,睾丸体积:左侧10.89±1.43(8-15)ml;正常组(无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平均年龄为26.28±1.90(26-32)岁,睾丸体积:左侧10.89±1.43(8-15)ml。其中正常组睾丸体积大于精索静脉曲张两组(P<0.01),精索静脉曲张两组之间睾丸体积无差异(P>0.05)。年龄三组无明显差异。
  2.精子总数
  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200.01±151.84(29.4-506)×106/次;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209.25±84.89(25.18-376.03)×106/次;正常组(无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正常)287.25±173.86(41.25-716.08)×106/次。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低于正常组(P<0.05),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与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之间的精子总数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3.血睾酮(T)值
  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的血睾酮值294.39±69.60ng/dL;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的血睾酮值为321.04±109.63ng/dL;正常组(无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血睾酮值为420.4±72.86ng/dL。正常组血睾酮值明显高于精索静脉曲张两组(P<0.01),精索静脉曲张两组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4.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NAG)
  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为30.56±17.02(17.81-90.86)mU;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为51.02±21.11(45.68-120.19)mU;正常组(无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为68.98±20.85(48.31-129.18)mU。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的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低于精索静脉曲张并精子正常组(P<0.05)。
  5.中性α-糖苷酶活性(NAG)、前向运动精子百分率(PR%)、血睾酮(T)值、精子总数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在精索静脉曲张并弱精子症组:NAG与PR%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28,P<0.01);NAG与T值之间呈正相关(r=0.554,P<0.01);NAG与精子总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624,P<0.01)。精子总数和T值之间有正相关关系(r=0.641,P<0.05)。
  在正常组(无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和精索静脉曲张并精液指标正常组:NAG、PR%、T值之间并未出现明显相关性。
  结论:
  精索静脉曲张可致附睾功能损伤(精浆中性α-糖苷酶活性降低),可能是引起精子活动力下降的原因之一。
其他文献
学位
目的:  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是治疗细菌感染的最后一道防线,然而随着临床使用增加,近年来耐药菌株不断出现,发现我院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五年内检出率由0.46%攀升至5.27%,耐药情况不容乐观,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本课题对我院CRKP耐药现状及流行机制进行调查,明确其耐药基因型,并分析ST型,进一步选取中药单体黄连素作用于产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PC)的菌株,观察耐药逆转作用
目的:  心房颤动的发病机制与心房电重构有关,L型钙通道参与心房电重构的过程,临床研究显示黄杨宁在房颤治疗中有效,本文旨在探索黄杨宁对过氧化氢预处理成年SD大鼠心房肌细胞L型钙电流、L型钙通道电生理特性及L型钙通道α亚单位表达变化的影响,来说明黄杨宁可能通过影响L型钙通道的电生理特性在房颤的治疗中发挥作用。  方法:  SD大鼠心房肌细胞的制备:Langendorff灌流装置系统用于逆行灌流离体心
学位
目的:  采用中医护理技术脐灸疗法,观察其对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症状护理的效果,综合评价该疗法的疗效及安全性,以期为临床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缓解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恶心呕吐的方法。  方法:  将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66例胃肠道肿瘤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3例)和干预组(3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方案及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化疗前一天给予脐灸疗法,1次/天,共干预7天
学位
研究目的  1、分析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与健康人之间的MRI指标差异;  2、观察分析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MRI形态学特点;  3、探讨MRI在梨状肌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探索梨状肌综合征的磁共振诊治新思路。  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诊断为梨状肌综合征的39例病人作为患者组;无梨状肌综合征症状、梨状肌和坐骨神经形态信号无异常且无手术史的39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均行横轴位、冠状位梨状肌全骨盆MR
期刊
甲状腺癌是最常见的内分泌恶性肿瘤,甲状腺乳头状癌是最常见的病理类型。目前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MIAT是一种常见的长链非编码RNA,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并已证实在肿瘤调控中发挥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中,抑制MIAT的表达可以充分降低肿瘤细胞的侵袭能力,并且MIAT表达水平的高低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我们从GEO公共数据库发现MIAT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存
目的:胰腺癌(Pancreatic cancer)是世界范围内最恶性的疾病之一。胰腺癌早期,多数患者无明显症状或体征,直到肿瘤细胞转移到其他器官后发展为晚期才被诊断出来。因此,寻找胰腺癌发生发展、早期诊断及预后相关的新的生物学指标,对于早期发现胰腺癌并改善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基因组和转录组测序技术的进步,鉴定出许多新型非蛋白编码转录产物,在这些大量非蛋白质编码转录物中,长链非编码
学位
学位
化疗耐药是乳腺癌化疗后疾病控制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如何逆转乳腺癌化疗耐药一直是乳腺癌治疗研究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阿霉素(Doxorubicin,DOX)是治疗乳腺癌常用的化疗药物之一,而DOX在治疗乳腺癌期间引起的不良反应(尤其心脏毒性)以及肿瘤本身对DOX的耐药是制约其临床应用的主要原因。  Pluronic是一种由聚(环氧乙烷)(PEO)、聚(环氧丙烷)(PPO)和聚(环氧乙烷)(PEO)组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