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爆发,使得全球主要经济体普遍出现负增长,而中国作为全球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国债政策对于中国经济的支持不可忽视。2020年6月至7月,中国财政部完成当年新增发行1万亿元人民币抗疫特别国债,用于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国债作为国家财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能够为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筹集建设资金,确保国家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与实施,并能有效配合政府进行逆周期调节,拉动投资和消费需求,对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和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历史角度看,美国应对大萧条的成功经验使得凯恩斯主义中政府通过财政政策干预宏观经济大行其道,此后世界主要经济体均开始采用发行国债的方式为财政赤字融资,以支撑政府财政支出,并通过财政支出水平的调整,实现对本国宏观经济的逆周期调节,达到调节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三大财政政策目标。国债政策作为财政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样具有调节资源配置、收入分配以及经济稳定与增长的三大政策目标。当前世界各国政府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是经济增长,就业水平(国民收入水平)以及通货膨胀水平稳定。国债政策对经济增长、就业水平以及通货膨胀水平的具体影响、影响机制、成败经验以及与宏观经济目标的一致性,对未来国债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此外,从货币角度来看,随着我国银行间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足够大的国债存量规模为中央银行公开市场业务提供了实施货币政策的工具基础。我国中央银行通过公开操作和国债做市等方式买卖国债来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实施更加有效的货币政策,使得国债同时具有了财政属性和货币属性,成为财政、货币政策交互作用的连接纽带。与此同时,2013年9月中国国债期货于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重新上市,标志着我国国债发展进入了新的阶段,为中国利率市场化奠定了基石。为探究国债政策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的客观影响,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出发,对自1981年恢复国债发行以来,我国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收入分配效应以及通货膨胀效应进行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本文的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进行了说明。其次,对国债的基本概念和本文的研究范围进行了界定。再次,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最后,综合全文,提出了本文的创新之处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国债职能及国债经济效应:历史视角的比较分析。该部分从历史视角对国债经济效应理论文献和经验文献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与综述。首先,从经济史角度对政府债务经济效应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其次,对中国国债实践及相关思想进行了梳理论述。最后,对国债经济效应研究进行了评述。第三部分,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首先,对我国国债经济增长效应的典型事实进行刻画,包括国债与经济增长的动态关系、国债与经济增长分项考察。其次,对国债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和机制进行论述,包括国债促进经济增长的理论框架、国债促进经济增长的渠道。再次,通过实证分析,对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识别,包括SVAR模型构建、模型估计与脉冲响应。最后,进行了章节总结,包括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四部分,国债的收入分配效应。首先,对我国国债收入分配效应的典型事实进行刻画,包括居民收入分配与国债的动态关系、城镇居民收入结构现状以及农村居民收入结构现状。其次,对我国国债影响居民收入分配的理论机制进行论述,包括我国居民收入分配格局、国债与税收对收入分配调节作用的差异以及国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路径。再次,通过实证分析,对国债的收入分配效应进行识别,包括模型构建与识别方法、国债对总体收入分配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以及国债对城乡收入分配效应影响的实证分析。最后,进行了章节总结,包括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五部分,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首先,对我国国债通货膨胀效应的传导机制进行论述,包括国债通过货币供应量和总产出影响通货膨胀的作用机制。其次,重点考虑政府使用财政盈余偿还国债情形下对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包括基于我国国债偿还的S-型盈余过程识别,进而使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进行模拟,区分出因财政货币政策规则以及外生财政货币政策冲击影响的通货膨胀效应。再次,对财政赤字货币化可行性进行分析。最后,进行了章节总结,包括实证结论和政策建议。第六部分,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国债的经济增长效应方面,首先,国债政策对于居民投资既存在挤出效应也存在挤入效应。其次,国债政策对于居民消费既存在挤出效应也存在挤入效应。再次,国债政策对于宏观经济增长既存在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存在消极的限制作用。最后,方差分解的结果说明国债政策对于居民消费影响显著,对于经济增长有着较为明显的作用,对于居民投资的波动相对影响较弱。国债的收入分配效应方面,首先,我国国债的流量和存量规模的增加,扩大了总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我国国债的流量和存量规模越大,实际总基尼系数越大,全体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其次,我国国债的流量和存量规模的增加,扩大了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我国国债的流量和存量规模越大,实际城乡基尼系数越大,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大。国债的通货膨胀效应方面,比较不同政策规则情形,作为对产出和通货膨胀下降的响应,财政盈余在恢复之前在冲击当期显著下降。产出和通货膨胀响应具有大体类似模式,但响应规模大体约一半,且某种程度上动态更具持续性。政策规则平滑并因此有助于缓解冲击的通货膨胀和产出响应。未来推动我国国债政策优化转变的过程中,本文提出以下三方面政策建议。首先,继续合理使用国债政策,在把控风险的前提下适度扩大财政赤字规模和国债发行规模,但国债规模要控制在不对收入分配差距产生巨大波动的范围之内,避免因国债规模快速扩张引起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其次,加强国债投资管理,规范国债用途,优化国债投资结构,提高国债资金使用效率,引导国债政策从存在“挤出效应”转变成主要存在“挤入效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投资,促进农村地区的发展,从而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后,加大国债宣传力度,完善国债发行方式,增加国债品种,加快国债流通市场建设,鼓励居民尤其是农村居民投资国债。同时,完善税制,提高税制累进程度,建立权力与责任相匹配的的“借用还”机制,扩大国债的分享受益范围,促进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