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揭示正常成人下颈椎椎体、椎体间隙、椎弓根、钩突、椎间孔及横突孔各解剖结构随年龄增长的形态学变化规律及椎间孔与椎体间隙、钩突、椎弓根之间,横突孔与钩突之间的直线相关关系,为影像诊断及临床诊治提供影像解剖学资料。材料与方法:选取200名不同年龄段无外伤、无神经症状和体征的受检者,进行多排螺旋CT薄层扫描,在计算机工作站上对获得图像进行多平面重建,获得相应截面图后,测量各相关指标,包括第3至第7颈椎(C3-C7)椎体横径、矢状径及高,椎体间隙,椎弓根的高与宽,冠状位钩突高度、钩突基底宽度、基底长、两侧钩突尖间距及基底长径角度,椎间孔高和宽,横突孔长和宽。按性别、年龄分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椎体大小:C5、C6椎体矢径在男性66-年龄组,女性56-65岁及66-年龄组,较其它各组明显增大(P<0.05);各椎体横径、高度的增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2)椎体间隙:随年龄增长,男、女性椎体间隙前、中高先增大后减小,而后高逐渐减小。C5-6、C4-5间隙后高,在女性46-55和男性56-65年龄段较25-35年龄组显著降低(P<0.05)。(3)椎弓根:宽度小于高度,随年龄增长,宽度呈递进型增宽,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高度无明显变化。(4)钩突:钩突基底宽,在男性随年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女性C4、C5、C6在56-65年龄组增宽明显(P<0.05)。冠状位钩突高,男、女性各椎体冠状位钩突高随年龄变化逐渐增高,56-65年龄组达峰值,而后略有下降。钩突基底前后径角度,同一椎体随年龄增长角度逐渐变小,C4、C5在66-年龄段较25-35、36-45年龄段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钩突基底长,男、女性C4至C7基底长随年龄增长逐渐增大。钩突尖间距,男性表现为C6、C7在66-年龄组较25-35年龄组显著增加(P<0.05),女性C6、C7在56-65、66-年龄组均较25-35年龄组增大(P<0.05)。(5)横突孔:同一椎体左右大小不对称,随年龄增长孔径呈变大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6)椎间孔:随年龄增长椎间孔的高与宽均有下降趋势,依C5-6、C4-5、C6-7的顺序宽度变化更为明显。(7)椎间孔高与椎体间隙后高、钩突基底宽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与钩突基底长显著负相关;椎间孔宽与椎体间隙后高正相关,与冠状位钩突高及钩突基底长呈负相关:横突孔的长和宽与冠状位钩突高、钩突基底高、钩突基底长均呈正的直线相关关系。结论:(1)多排螺旋CT应用广泛,可为影像学诊断及临床应用提供详实数据;(2)颈椎的形态学变化在不同程度上受年龄因素的影响,椎体间隙、钩突、椎间孔影响较大,椎体、横突孔受影响较小;(3)椎体间隙与钩突是影响椎间孔、横突孔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