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政策能否有效贯彻到基层社会,不仅体现国家政策的渗透能力,还关系到村民对国家政策的评价,影响政权的社会基础和政权合法性。中国农村是中国现代化的稳定器和蓄水池,村民利益的实现与否直接关系乡村社会的稳定和村级民主治理的效果。实际中国家政策落实到乡村社会却因多方面因素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本文以湖南G县S村为研究对象,引入博弈论的视角,采用过程-事件法,力图描述国家政策落实到乡村社会时所折射出来的基层政治运行图景。本文通过展示S村在执行国家政策由鼓励乡镇企业发展到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围绕S村炼铁厂的兴衰,将乡村政治运作关系划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乡镇政府和村庄农民的“蜜月期”,国家政策有效落实;二是双方利益关系的“互斥期”,表现为乡镇政府和村庄的“零和博弈”,可持续发展政策难以贯彻。三是双方冲突之后的“反思期”,双方妥协并对国家政策的选择性执行。最终,S村炼铁厂运动归于沉寂,国家政策没能有效贯彻到基层社会,乡镇政府,村级两委权威和可信度下降。本文认为,政策执行状况实际反映的是乡村社会各方利益博弈的过程,利益偏好是否一致、博弈各方是否独立以及村民集体表现出的“反应性政治”行为对最终结果产生了重大影响。未来国家政策的基层实践,需要调整乡村社会各博弈参与方的合作模式:即调整政府绩效评估体系,改变基层政府的行为偏好;增加基层政府和村两委的互动,由行政上下级关系转向“合作式治理”结构;转变政府行为方式,提升基层政权与乡村社会互动效果,增强政府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