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二次电池具有比能量高、工作电压高、循环稳定性好、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是发展很快和最受重视的高能蓄电池之一。目前锂离子电池商用碳负极材料由于比容量低已不能满足锂离子电池在高功率器件中的应用需要,因此开发新型的高比能量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已成为电池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之一。Fe3O4具有理论比容量高、资源丰富、价格低廉、环境友好的优点,是一种非常具有应用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但是,它存在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差的缺点。本论文在探索制备Fe3O4和石墨烯的工艺条件基础上,原位合成了Fe3O4纳米棒/GNS复合材料,用水热法一步合成了Fe3O4/碳/还原的氧化石墨烯(简称Fe3O4/C/rGO)复合材料并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研究。以亚铁盐为铁源,水合肼为氧化剂,在pH>10的条件下,反应12h,可以形成单一物相的Fe3O4磁性纳米粒子。亚铁盐原料不同,反应速率不同。纳米Fe3O4在0.1C倍率下,放、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060和752mAh/g,首次库仑效率为71%,但是其循环性能和倍率性能差。石墨经浓硫酸插层反应1h,高锰酸钾氧化反应2.5h,高温反应0.25h后基本氧化完全,其中含有较多的羧基、羟基和环氧基。水合肼可以将氧化石墨烯中羧基、羟基及部分环氧基团还原,并在石墨烯中形成较小的共轭区域。pH值、反应时间、热处理温度等对氧化石墨烯的还原程度有一定影响。制备的石墨烯片无序排列,任意卷曲,片层与片层之间相互堆积。GNS中具有3-4nm的介孔结构,其比表面积为373.42m2/g,总孔体积为0.47mL/g。以硫酸亚铁铵和氧化石墨为反应原料,在pH大于11的水热条件下成功合成了Fe3O4纳米棒/石墨烯复合材料(FNGC)。FNGC中具有共轭结构,但有部分未还原的环氧基团。卷曲的石墨烯片层上覆盖着大量的Fe3O4棒状结构,分布均匀,棒之间基本无团聚现象。Fe3O4纳米棒直径11nm左右,长度大于100nm。Fe3O4为反尖晶石磁铁矿晶相。石墨烯片层距离大约为0.41nm。N2吸附脱附曲线表明,FNGC的比表面积为180m2/g,总孔体积0.26mL/g,具有介孔结构。通过对FNGC制备工艺条件如pH值、搅拌速度、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产物形貌的影响,分析了FNGC的形成机理。FNGC负极首次放、充电比容量分别为:1538mAh/g和925mAh/g,库仑效率60.2%。在1C放、充电循环80次后,放、充电比容量保持率分别为80.5%和90%。在5C倍率下循环,依然具有66.78%和63.80%的放、充电比容量维持率。其电化学性能相对Fe3O4纳米颗粒/石墨烯复合材料,得到了有效地改善。通过四氧化三铁的形貌,GNS的含量、热处理温度对FNGC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发现Fe3O4在石墨烯表面上的分布状况对复合物的倍率性能及循环稳定性有很大的关系。纳米Fe3O4均匀地覆盖在石墨烯表面的复合结构是得到优良电化学性能的有力保障。以FeCl3、葡萄糖、氧化石墨为原料,在15MPa,400℃下反应12h,一步合成了Fe3O4/C/rGO复合材料(FCRG)。Fe3O4主要附着在rGO片的边缘地带,并有一定的团聚现象。Fe3O4为晶态,rGO结构中存在有共轭区域,但有部分含氧基团未被还原。FCRG具有比Fe3O4/C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和倍率性能。本论文的研究为过渡金属氧化物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进一步开发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合成一维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复合材料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