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世界每年食管癌新发病例40多万,约有25万发生在我国,占全部食管癌病例数的一半以上。同时,我国也是食管癌世界年龄调整死亡率最高的国家,每年因食管癌死亡者约15万人,几乎占全国恶性肿瘤死亡人数的四分之一,世界食管癌死亡人数的二分之一,已经严重威胁到人群生命健康[1]。尽管放射治疗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2],但是临床效果及生存率仍不尽人意,常规放疗后原发部位肿瘤的残存率达75-96%[3],患者5年生存率仅为8%~16%[4]。其主要原因是食管癌周边正常组织的耐受性较差,常规剂量不足以杀灭原发灶肿瘤。常规化疗效果不佳,且副作用大,患者常难以耐受,其他疗法如基因治疗、生物治疗等作用亦未见明显成效[5]。因此,寻找能提高肿瘤细胞放射敏感性的放射增敏剂,成为优化食管癌治疗的新途径。1974年英国Adams等人发现眯嗦哒唑(MIsO)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但因其神经毒性大,限制了临床推广应用。迄今为止临床尚无一种有效而低毒的放疗增敏剂[6]。Flavopiridol是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NCI)和HMR(HoechstMarion Roussel)联合开发的一种新型抗癌药[7],目前正处于Ⅰ期和Ⅱ期癌症临床试验[8]。它是一种强有力的小分子细胞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cyclin-dependentkinase,CDK)抑制剂,可以通过直接抑制CDK的活性,阻断细胞周期G1/S及G2/M的调控点,使细胞不能进入S期而生长受抑[9-10]。最近研究显示Flavopiridol能够增强TE8,TE9(食管癌高,低分化鳞癌细胞系)的放射敏感性[11],并且对人尤文肉瘤细胞株的生长也具有强烈的抑制作用[12]。然而,中国最常见的食管癌是鳞状细胞癌(ECa9706细胞株),而Flavopiridol对食管癌鳞状细胞癌ECa9706细胞株是否也具有放射增敏作用,目前尚未见报道,因此,本实验采用体外培养食管癌ECa9706细胞株,经Flavopiridol和/或放射处理,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凋亡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探讨Flavopiridol对食管癌放射增敏作用及机制,为临床食管癌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目的:研究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抑制剂Flavopiridol对人食管鳞状细胞癌细胞ECa9706细胞株的放射增敏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测定Flavopiridol对食管癌细胞株的生长抑制率及放射增敏比。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survivin, caspase-3,P53在各组中的表达。TUNEL法检测上述各实验组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MTT法和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Flavopiridol对ECa9706细胞株存活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现时间剂量依赖性关系,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6nmol/L。2. Flavopiridol联合不同照射剂量作用于ECa9706细胞株,存活分数(SF)与放射组治疗相比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靶单击模型,从细胞生存曲线可以看出,随Flavopiridol浓度的增加,细胞生存曲线向左侧移动,肩区变小,直线部分斜率增大,D0、Dq及SF2值逐渐减小。B,C组放射增敏比(SER)分别为1.025和1.268。3.细胞免疫化学法检测实验组与其它组比较:caspase-3蛋白阳性率是67%,与其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Survivin蛋白阳性率率24%,与其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P53蛋白阳性率是19%,与其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TUNEL试验结果显示:药物组凋亡指数AI=(35.8±1.94)%,放射组凋亡指数AI=(47.1±1.71)%,实验组凋亡指数AI=(68.3±2.24)%,对照组凋亡指数AI=(5.1±0.71)%。结论:1.Flavopiridol对食管癌ECa9706细胞株具有抑制增殖作用,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56nmol/L。2.Flavopiridol在低细胞毒性浓度下对食管癌ECa9706细胞株有放射增敏作用,并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放射生物学参数及细胞存活曲线表明其放射作用增强。3.实验组与其它组比较:Survivin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Caspase-3表达水平增高(P<0.05),P53蛋白表达水平下降,与其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4.实验组凋亡的细胞数较其他三组显著增加(P=0.000)。低剂量Flavopiridol作用于食管癌中能诱导细胞凋亡、增加放射敏感性,可能是通过阻滞细胞周期进程,导致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