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联合NRS-2002、PG-SGA两种方法调查晚期初治消化系统肿瘤化疗患者营养状况,分析两种方法的适用性,评估营养风险和营养不良对化疗后相关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分析营养风险与临床结局(包括医疗总费用和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为临床预防、治疗晚期消化系统肿瘤患者的营养不良提供指导依据。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2016年6月~11月于肿瘤内科、普外科、消化内科就诊的晚期初治消化系统肿瘤99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当天入院后48小时内取得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收集患者资料包括患者(1)一般情况:姓名、住院号、床位号、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出院时间、住院费用;(2)疾病情况:疾病诊断、肿瘤部位、既往治疗情况;(3)饮食情况、活动情况;(4)体格检查情况:身高、体重、肌肉丢失情况;(5)实验室指标:血红蛋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前清蛋白、清蛋白。随后进行NRS-2002、PG-SGA量表评定。所有统计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或中位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一致性分析采用Kappa一致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PG-SGA调查显示营养不良发生率50.50%;NRS-2002营养风险发生率37.37%,χ2=8.471,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G-SGA、NRS-2002经Kappa一致性检验,k=0.657,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NRS-2002为标准,PG-SGA阳性预测值70%,阴性预测值95.92%。2.以NRS-2002结果分组,BMI在无营养风险组和有营养风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01)。以PG-SGA结果分组,前清蛋白、清蛋白在无营养风险组和有营养风险组间有统计学差异(P=0.032,0.014)。3.全组患者消化道反应、疲劳、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分别为72.7%、59.6%、60.6%。经PG-SGA评定,营养风险越高,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营养风险的患者化疗后疲劳、骨髓抑制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PG-SGA、NRS-2002两种筛查结果中有营养风险组较无营养风险组的住院时间更长,医疗总费用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PG-SGA、NRS-2002都可应用于晚期初治消化系统肿瘤患者营养风险筛查,但PG-SGA营养不良检出率更高,更利于发现机体慢性营养状态的改变;2.肿瘤患者化疗前营养风险越高,化疗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增加;3.营养风险可预测临床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