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不同基原肾精子生药学特征、药效作用进行比较研究,为进一步筛选肾精子有效部位奠定基础,同时为其质量控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筛选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部位,为药效学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初步探索肾精子化学成分,为肾精子质量标准的建立、药理作用的研究及化学成分深入研究提供依据。方法:1、通过性状鉴别及显微鉴别的方法比较两种基原肾精子生药学的异同点,为质量标准的建立及二者的区分提供依据。采用皮下丙酸睾酮注射液造成大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给予不同基原肾精子进行干预,将大鼠6h盐水负荷代谢尿量、前列腺湿重、脏器系数及病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对两基原肾精子药效进行比较研究。2、肾精子加甲醇超声处理提取出甲醇部位及剩余物部位,将两个提取部位及肾精子干预BPH大鼠模型,以前列腺湿重、脏器指数及病理变化作为评价指标,首次对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部位进行筛选。3、肾精子为动物的病理产物,则本实验参照GB5009.124的方法,采用氨基酸分析仪检测肾精子中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通过薄层鉴别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肾精子进行有机成分的探索,为肾精子质量标准的建立及区分两基原肾精子提供参考价值。最后使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Compound Discoverer软件、内源性代谢物及中药数据库,通过mzCloud、Chemspider等二级数据库的比对结构进一步推断肾精子中化学成分的类别,为肾精子质量控制、药理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依据。4、在药效验证的基础上,结合~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大鼠血清,通过寻找差异代谢物进一步推测主要代谢途径,为肾精子机制研究奠定基础。结果:1、两基原肾精子性状特征主要描述为:猪源性肾精子呈球形及不规则类球形,直径0.1-0.3cm。表面棕黄色或淡黄色,有的表面有棕色斑块,较光滑。质松脆。断面淡黄色,层纹十分明显,常有核心,气特异,味淡。牛源性肾精子呈类球形、椭圆形及块状,直径0.1-2cm。表面类白色或淡黄色,有的表面有棕色斑块,较光滑,有的具光泽。质坚实。断面类白色、淡黄色,层纹不甚明显,常有核心,气特异,味淡。其显微鉴别的主要特征为:猪源肾精子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淡黄色或类白色,不规则片块状结晶,淡黄棕色或灰褐色。偏光显微镜观察到有碎块显不规则方形、长方形或不规则形晶体,个别有偏光现象。牛源肾精子在普通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类白色,不规则片块状结晶且较多显颗粒性近无色。偏光显微镜观察到有不规则形晶体且大部分有偏光性。在药效比较方面,与模型组比,肾精子各给药组均能增加大鼠6h盐水负荷代谢尿量(p<0.01),使大鼠前列腺组织湿重及脏器指数显著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肾精子对前列腺增生症有改善作用。两基原肾精子给药组之间比较,以上各检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即两基原肾精子药效无差别。2、与模型组比,醇提部位组、肾精子组、前列康组及非那雄安组大鼠前列腺组织湿重及脏器指数都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剩余物组对大鼠前列腺湿重及脏器指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初步说明肾精子中主要是醇提物部位对前列腺增生症有改善作用。3、与对照品图比,样品中检测到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并氨酸、赖氨酸、组氨酸及精氨酸等成分。两基原肾精子比,所含氨基酸种类没有太大差别,但是猪源肾精子中氨基酸含量整体高于牛源性肾精子。薄层鉴别结果显示,在硅胶板喷10%硫酸-乙醇显色后的日光图中,两基原肾精子主斑点相同,但猪源性肾精子比牛源性肾精子多出现了一个蓝色斑点,可以作为两基原肾精子的一个鉴别点。高效液相色谱图中得出两基原肾精子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近,但是猪源肾精子在44分钟时比牛源肾精子多出来一个成分峰,即二者的区别点。采用核磁共振检测方法,结合mzCloud、Chemspider等二级数据库的比对,最终从样品中共指认出65种可能的化学成分,主要为有机酸类成分。4、此实验在造模成功及药效验证的基础上,结合~1H-NMR代谢组学技术分析内源性成分,通过寻找差异代谢物进一步推测主要代谢途径。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模型组中主要代谢差异物有15个,给药后脂质、亮氨酸、缬氨酸、β-羟基丁酸、丙氨酸、N-乙酰糖蛋白、琥珀酸等差异物有所回调,其中主要涉及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通路。结论:虽然不同基原肾精子在生药学研究有很大区别,但是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药效二者无差别。初步认为肾精子治疗前列腺增生症的有效部位与其醇提部位成分有关。氨基酸分析仪检测出肾精子含有15种氨基酸。薄层鉴别结果显示两基原肾精子既有相同的斑点,也有不同的成分斑点作区分。高效液相色谱法确定了肾精子有机成分峰,同时找出了两基原肾精子成分峰的区别点。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进一步确定了肾精子中化学成分的类别,根据成分的结构信息指认了65种可能的化学成分。代谢组学研究找出病理变化的代谢差异物并推测出药物起效有可能与能量代谢及氨基酸代谢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