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空间观念发展水平的调查研究

来源 :湖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hcjs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是数学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其在于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考察。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对其成分给出了具体的界定,认为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三视图是新课标下的新内容,它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空间观念。“三视图”不仅是课标立体几何内容中的一大亮点,也是近年各省市中高考的命题“新宠”。尽管初、高中课标均涉及到三视图,但就能力方面的要求却有所不同。笔者利用solo分类理论,以三视图为切入点,对近年中高考三视图试题加以研究,分析试题中对空间观念的考察,形成一个空间观念的能力分类,从而对中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进行考察。鉴于此,笔者选择了湖南长沙、郴州、衡阳的部分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特点,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空间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的总的发展趋势?(2)空间观念中各能力层次在各年级间的发展特点?(3)空间观念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4)应如何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空间观念?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缓慢发展的趋势,但是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发展快;高二年级学生空间观念水平最高且达到显著,其次是高一年级、初二年级和初一年级;在性别上,空间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能力层次上,能力层次越高,发展越慢。研究发现中学生空间观念的E能力(推理计算)、C能力(分割与拼接)和D能力(视角与视体的动静态转换)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学生的空间观念总分、A能力(视图作法)和B能力(维度转换)是一直上升的趋势。最后,基于本研究的发现,对发展中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若干建议。
其他文献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NT LAN在Web服务器上实现HTTP协议的内部操作过程,即建立连接、发送请求信息、发送应答信息和关闭连接.
本文分析了色彩语言和包装的关系,"中国红"居于中国色彩历史文化的主流地位,能否把握"中国红"在包装设计中传达信息的准确性,已经成为消费者是否选红色包装产品的关键因素。
移动互联网时代,数字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数字化生存已经成为基本的社会现实。数字技术的发展,一方面可能让曾经的数字鸿沟不复存在,另一方面,也可能发生新的数字不平等。在此背景之下,本研究重点聚焦移动互联网普及带来的在线学习热潮。本研究以青少年在线学习为切入点,以武汉和恩施地区的青少年为研究对象,考察武汉、恩施地区青少年在线学习中数字鸿沟的现状,分析数字鸿沟形成的原因,并提出缩小数字鸿沟的对策
新课改要求教育要实现信息化,以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经成为教育教学改革的推动力。各种多媒体软件、微视频、慕课等在改变着教育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
一、华盛顿共识的由来 1989年,陷于债务危机的拉美国家急需进行国内经济改革。1990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邀请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美洲开发银行和美国财政邵的研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