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立体几何是数学高考中的重点内容,其在于对学生空间观念的考察。201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并对其成分给出了具体的界定,认为空间观念是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初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三视图是新课标下的新内容,它可以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空间观念。“三视图”不仅是课标立体几何内容中的一大亮点,也是近年各省市中高考的命题“新宠”。尽管初、高中课标均涉及到三视图,但就能力方面的要求却有所不同。笔者利用solo分类理论,以三视图为切入点,对近年中高考三视图试题加以研究,分析试题中对空间观念的考察,形成一个空间观念的能力分类,从而对中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水平进行考察。鉴于此,笔者选择了湖南长沙、郴州、衡阳的部分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得出了中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特点,并以此作为本研究的主要内容。本研究主要采用定性的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以下几个问题:(1)空间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的总的发展趋势?(2)空间观念中各能力层次在各年级间的发展特点?(3)空间观念是否存在性别上的差异?(4)应如何改善和提高中学生的空间观念?研究结果发现,从总体上来看,中学生的空间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呈现缓慢发展的趋势,但是高中学生比初中学生发展快;高二年级学生空间观念水平最高且达到显著,其次是高一年级、初二年级和初一年级;在性别上,空间观念不存在显著差异;在能力层次上,能力层次越高,发展越慢。研究发现中学生空间观念的E能力(推理计算)、C能力(分割与拼接)和D能力(视角与视体的动静态转换)是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趋势,而学生的空间观念总分、A能力(视图作法)和B能力(维度转换)是一直上升的趋势。最后,基于本研究的发现,对发展中学生的空间观念提出若干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