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IKZF1基因缺失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leukemia,ALL)患儿临床生物学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选取不同临床危险分型的181例ALL患儿,采用AccuCopy多重基因拷贝数检测技术检测IKZF1基因启动子及外显子缺失情况,如检出存在IKZF1基因启动子、8个外显子的任何一个功能序列的缺失,则代表存在IKZF1基因的缺失。统计分析IKZF1基因缺失率和不同功能序列缺失谱与ALL患儿染色体、MRD、融合基因(BCR/ABL1及MLL基因重排)等临床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1.IKZF1基因的缺失率及不同功能序列的缺失谱1.1IKZF1基因缺失率181例初诊ALL患儿检出IKZF1基因缺失33例,缺失率为18.23%。其中83例高危组患儿中有25例IKZF1基因缺失,占30.12%;98例低中危组患儿中有8例IKZF1基因缺失,占8.16%;27例伴有BCR/ABL1融合基因患儿中有12例IKZF1基因缺失,占44.44%;49例复发患儿中有18例IKZF1基因缺失,占36.73%。1.2.IKZF1基因不同功能序列的缺失谱33例IKZF1基因缺失患儿中,包含启动子的全基因单拷贝缺失:14例(42.42%),4-7外显子单拷贝缺失:11例(33.33%),启动子及4-7外显子双拷贝缺失:4例(12.12%),2-3外显子单拷贝缺失:4例(12.12%),其中以启动子序列的缺失比例最高。2.IKZF1基因缺失的临床生物学特征根据卡方检验,IKZF1基因缺失率在患儿的不同性别组、强的松预处理敏感与否组、是否存在MLL基因重排组和不同染色体核型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0.800,0.004,0.355和8.000, P值分别为0.442,0.624,0.400和0.238),而在融合基因BCR/ABL1阳性组显著高于阴性组(χ2为14.626, P为0.001)、33天MRD>1x10^-4组显著高于MRD≤1x10^-4(χ2为14.645, P为0.001)。根据Wilcoxon秩和检验,两两对照,IKZF1基因缺失率在年龄大于2岁(Z为2.749,P为0.006),初诊分层高危组(Z为1.993,P为0.046)、初诊白细胞大于50x10^9/L(Z为1.964,P为0.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IKZF1基因缺失与预后的关系3.1181例ALL患儿中根据IKZF1基因缺失与否分为缺失组与未缺失组,分别占18.23%和81.77%,其预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42.5%、66.5%,Log-rank检验χ2为3.970,P为0.046(P<0.05)。两组预期生存率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缺失组明显低于未缺失组。3.2IKZF1基因不同功能序列缺失谱与预后的关系IKZF1缺失谱以启动子缺失为主,其次是4-7外显子单拷贝缺失,启动子的全基因单拷贝缺失与4-7外显子单拷贝缺失预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14.0%、37.4%,Log-rank检验χ2为0.226,P为0.634(P>0.05),两组间预期五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IKZF1基因缺失与复发的关系181例初诊患儿中基因缺失组有33例,其中复发18例(54.50%),未复发15例(45.50%),基因未缺失组有148例,其中复发31例(20.95%),未复发117例(79.05%),两组患儿对复发存在明显差异(χ2为15.429,P为0.000)。33例IKZF1基因缺失的患儿中复发18例(54.50%),未复发15例(45.50%),其预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8.7%、93.3%,Log-rank检验χ2为12.019,P为0.001。结论:1.本组ALL患儿IKZF1基因缺失率为18.23%左右,其序列缺失以包含启动子的缺失为主;IKZF1基因不同功能序列缺失谱不是影响ALL患儿预后的主要因素。2.性别、强的松预处理效果、MLL基因重排和染色体核型不是影响IKZF1基因缺失与否的主要因素; IKZF1基因缺失在33天MRD>1x10^-4、BCR/ABL1融合基因阳性、年龄大于2岁、初诊白细胞大于50x10^9/L患儿中明显高发,与初诊危险分层高危组因素明显相关。3.IKZF1基因缺失是影响ALL患儿复发的一个不良因素,也是影响其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可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危险分层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