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种药用植物中的萜类成分研究

来源 :兰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ato20099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萜类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化合物,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萜类化合物总数超过55000个。萜类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体中,扮演着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角色。自然界中最大的萜类来源是植物。在植物中,萜类可以分布在各个部位,是挥发油、树脂、植物皂苷、色素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些与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色素;有些具有药用价值,如山道年具有驱蛔作用、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作用、紫杉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优秀的抗癌药物、青蒿素是速效低毒的抗疟药物等。除此之外,萜类化合物还是食品工业、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对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在创新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工业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选取五种富含萜类的天然药用植物(曼哥龙巴豆、大戟、水柳、山乌桕、黄花泽兰)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它们的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运用各种分离技术并借助各种波谱手段,共分离鉴定100个化合物,包括7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有30个结构新颖的萜类化合物,包括4个骨架新颖的二萜成分。并且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从曼哥龙巴豆(Croton mangelong)中分离鉴定31个化合物(Cm1-Cm31),包括26个二萜(Cm1-Cm26)、1个倍半萜(Cm27)、1个甾体皂苷(Cm28)、1个木脂素(Cm29)、1个苯乙胺类化合物(Cm30)和1个色氨酸衍生物(Cm31)。其中Cm1-Cm18为新化合物,化合物Cm1-Cm4是一类骨架新颖的具有双环[9.3.1]十五烷结构片段的大环二萜。从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中分离鉴定19个化合物(Ep1-Ep19),包括18个二萜(Ep1-Ep18)和1个三萜(Ep19)。其中Ep1-Ep6为新化合物。从水柳(Homonoia riparia)中共分离鉴定18个萜类化合物(Hr1-Hr18),包括5个八降达玛烷型三萜(Hr1-Hr4、Hr7)、2倍半萜(Hr5和Hr8)以及11个三萜(Hr6、Hr9-Hr18)。其中Hr1-Hr6为新化合物。从山乌桕(Sapium discolor)中共分离鉴定21个化合物(Sd1-Sd21),包括6个三萜(Sd1-Sd6)、2个甾体(Sd7和Sd8)、2个苯环衍生物(Sd9和Sd10)、4个生育酚的变体(Sd11-Sd14)以及7个长链酯(Sd15-Sd21)。从黄花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中共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Ec1-Ec4),包括4个二萜(Ec1-Ec4)、3个倍半萜(Ec5-Ec7)、2个甾体(Ec8和Ec9)以及2个木脂素(Ec10和Ec11)。此外,本论文对产自中国境内的巴豆属植物的民间用途、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本论文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天然产物中萜类化合物,尤其是二萜类的结构,可望为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合成化学、药理学以及新药筛选提供相关依据,为传统中草药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
其他文献
婚前医学检查(婚检)作为优生的第一关,它在预防出生缺陷中的作用不可替代,但目前在我国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群众的婚检率仍然不够理想.要在当前情况下提高婚检率,需要政府的支
为提高力学教学效率,本文以优化力学课堂教学原则和优选力学课堂教学方法等两个方面为主干,探讨实现力学迁移教学的可行性.希冀在力学教学教改中能起一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2012年,重庆市沙坪坝区教委在全区大力推进“学本式”卓越课堂建设,涌现出一大批优秀实验学校、优秀实验教师,也让一些基础比较薄弱的学校实现了弯道超车,凤凰实验学校在这一
目的了解使用抗生素发生不良反应的特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方法对西安市某医院5年来收集的97例抗生素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分析.结果静脉注射给药引发不良反应发生率高(74.23%);
疟疾是一种由疟原虫感染引起并经按蚊传播的寄生虫病,每年造成40余万人死亡。疟原虫是单细胞原虫,生活周期经历两个宿主:雌性按蚊和哺乳动物。在这两个宿主体内的交替寄生和
小学美术课堂,如果只重视知识与技能,将不能转化为素养与能力,于是提出了美术的五大核心素养.其中,美术的五大核心素养中,图像识读能力是基本,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图像识读能力,
从学校体育改革与发展中所取得的积极成果及存在的问题入手,对我国学校体育教育系统进行理性剖析,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评价我国学校体育,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