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萜类是自然界中数量最大的一类化合物,迄今为止,已经发现的萜类化合物总数超过55000个。萜类存在于几乎所有生物体中,扮演着重要的结构性和功能性的角色。自然界中最大的萜类来源是植物。在植物中,萜类可以分布在各个部位,是挥发油、树脂、植物皂苷、色素等的重要组成部分。很多萜类化合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有些与病原菌的致病性相关,如金黄色葡萄球菌的金黄色色素;有些具有药用价值,如山道年具有驱蛔作用、穿心莲内酯具有抗菌作用、紫杉醇是目前已经发现的最优秀的抗癌药物、青蒿素是速效低毒的抗疟药物等。除此之外,萜类化合物还是食品工业、香料工业的重要原料。因此,对萜类化合物的研究在创新药物研发、食品添加剂、化妆品工业等方面均有着重要意义。本论文选取五种富含萜类的天然药用植物(曼哥龙巴豆、大戟、水柳、山乌桕、黄花泽兰)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对它们的萜类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综合运用各种分离技术并借助各种波谱手段,共分离鉴定100个化合物,包括77个萜类化合物。其中有30个结构新颖的萜类化合物,包括4个骨架新颖的二萜成分。并且对部分化合物进行了生物活性测试。从曼哥龙巴豆(Croton mangelong)中分离鉴定31个化合物(Cm1-Cm31),包括26个二萜(Cm1-Cm26)、1个倍半萜(Cm27)、1个甾体皂苷(Cm28)、1个木脂素(Cm29)、1个苯乙胺类化合物(Cm30)和1个色氨酸衍生物(Cm31)。其中Cm1-Cm18为新化合物,化合物Cm1-Cm4是一类骨架新颖的具有双环[9.3.1]十五烷结构片段的大环二萜。从大戟(Euphorbia pekinensis)中分离鉴定19个化合物(Ep1-Ep19),包括18个二萜(Ep1-Ep18)和1个三萜(Ep19)。其中Ep1-Ep6为新化合物。从水柳(Homonoia riparia)中共分离鉴定18个萜类化合物(Hr1-Hr18),包括5个八降达玛烷型三萜(Hr1-Hr4、Hr7)、2倍半萜(Hr5和Hr8)以及11个三萜(Hr6、Hr9-Hr18)。其中Hr1-Hr6为新化合物。从山乌桕(Sapium discolor)中共分离鉴定21个化合物(Sd1-Sd21),包括6个三萜(Sd1-Sd6)、2个甾体(Sd7和Sd8)、2个苯环衍生物(Sd9和Sd10)、4个生育酚的变体(Sd11-Sd14)以及7个长链酯(Sd15-Sd21)。从黄花泽兰(Eupatorium chinense)中共分离鉴定11个化合物(Ec1-Ec4),包括4个二萜(Ec1-Ec4)、3个倍半萜(Ec5-Ec7)、2个甾体(Ec8和Ec9)以及2个木脂素(Ec10和Ec11)。此外,本论文对产自中国境内的巴豆属植物的民间用途、化学成分及生物活性进行了综述。本论文研究进一步丰富了天然产物中萜类化合物,尤其是二萜类的结构,可望为中草药活性成分及其构效关系研究、合成化学、药理学以及新药筛选提供相关依据,为传统中草药的利用与开发提供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