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湖南地区因为独特的地理人文条件,现存有大量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丰富的传统村落。由于环境、经济、社会、文化等多结构综合作用下,这些村落往往具备内敛有序、丰富多变的特点,其空间形态更是进一步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烙印。然而随着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空间肌理和整体风貌遭受严重破坏,村落的不适应性逐渐呈现。一方面是特色的保持,另一方面是与现代生活的融合,随着时代发展,传统村落也在演化。本文内容主要是分析湖南传统村落的发展历程,结合村落的有机性提出相应的修复模式。第一章从研究意义与目的着手,介绍了论文相关的背景与传统村落的发展现状、危机矛盾,同时对相关概念予以解析,并结合国内外理论研究概况,梳理相关理论研究,为后文做基础铺垫;第二章概述了湖南地区传统村落形成因素、空间分布概况及类型,结合笔者自身调研经历,从整体、外部、内部递进式介绍了湖南传统村落的空间形态层次,通过主观访谈与客观调查,剖析了现阶段湖南地区传统村落问题;第三章引入生命科学视角,分别从生物学与城市生命体理论入手,解析湖南传统村落的类生命特征,从细胞、组织、系统层次再建构村落系统,并结合价值评估分析,为后文修复模式的建立做铺垫;第四章重点介绍湖南传统村落的修复策略与模式,并对村落修复的作用过程作出原理性解析,呼应前文村落体系,从建筑原型、公建节点、村落各子系统、以及村落文化等层级建立修复模式;第五章以湖南村落为实例探索,生命科学视角结合建筑化语言,综合运用相关修复模式推进芋头村传统村落的进一步演化。笔者认为,对于传统村落,应强调其发展演化的持续适变状态,传统村落的发展是动态过程,在此过程中应找到适宜模式使其既能延续民俗地域特色,也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求。论文以生命科学视角为切入点,期望通过对有机体发展进化的共性比较,以建筑学本体结合生物学理论,针对湖南的地域与文化特点,总结出适用于村落建设的有效策略与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