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
肿瘤热疗发展迅速,特别是近年一些临床研究成功的报道,提示这种疗法在肿瘤治疗中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同时大量的临床实践及基础工作证明热疗联合化疗的效应有明显的互补和增效作用。
冷冻疗法是一种以人为控制对组织深部降温冷冻再复温的方式,以最终破坏病变靶组织为目标的临床治疗方法。肿瘤冷冻治疗,尤其是冷冻消融技术,相对其他治疗方法要控制出血而言,冷冻治疗是在零度以下,一般不存在出血的问题,因此对于一些生长在解剖结构复杂,血供丰富组织处肿瘤来说,它是一种新型有发展前途的治疗方法。
本研究在对MCF-7细胞热化疗基础上,比较了细胞18F-FDG摄取率等多个指标与细胞存活率、凋亡率的联系,最终选择出最佳指标反映治疗的疗效与预后。此外,提出了新的治疗方法-冷热交替联合化疗,进一步验证了细胞18F-FDG摄取率反映治疗疗效的效果。为今后在生物体内评价冷热物理联合化疗的治疗疗效奠定理论基础。
方法:
将人乳腺癌细胞MCF-7细胞随机分为2组:正常对照组、热化疗组。通过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观察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同时使用透射电镜观察治疗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观察早期细胞18F-FDG摄取率、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葡萄糖含量和肿瘤标志物的改变,比较各指标对热化疗治疗疗效的评价。
采用连续动态2小时观察方法,观察18F-FDG稀释液、细胞数和葡萄糖含量对细胞摄取18F-FDG的影响,确定统一化的实验标准,判断人乳腺癌细胞MCF-7摄取18F-FDG的影响因素与它的关系。
采用细胞的18F-FDG的摄取率比较冷热化疗与热化疗的疗效区别,并用MTT与流式细胞法验证。
结果:
MTT法和流式细胞计数法表现结果一致,热化疗比正常对照组细胞存活率下降,凋亡率升高,同时电镜观察超微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细胞18F-FDG摄取率、葡萄糖含量在治疗后24h出现变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和肿瘤标志物(糖链抗原-153)在治疗后48h出现改变,均可以反映热化疗疗效。
18F-FDG稀释液对细胞摄取18F-FDG无明显影响,细胞数与细胞摄取18F-FDG成正比,即细胞数越多摄取越多;试验用培养液中糖含量与细胞摄取18F-FDG成反比,即糖含量越高摄取越少。
在冷热疗-化疗组治疗效果较好,治疗24h后细胞18F-FDG摄取率出现变化,有统计学意义。热化疗和冷热化疗后18F-FDG的摄取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本文在治疗早期使用MTT法观察细胞活力、流式细胞法观察细胞存活率和凋亡率,透射电镜观察治疗后细胞超微结构的改变,认为热化疗对肿瘤治疗有效。本研究对比观察细胞18F-FDG摄取变化、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葡萄糖含量和肿瘤标志物多种指标观察治疗疗效后,认为细胞18F-FDG代谢率在反映治疗疗效与预后方面,具有早期性,灵敏性,准确性的特点,因此,本研究认为它是所观测指标中最佳指标。它受所观测细胞数及溶液中葡萄糖浓度的影响。冷热交替联合化疗的疗效较好,治疗24h后细胞的18F-FDG的摄取率出现明显变化。细胞的18F-FDG的摄取率与流式细胞法、MTT法一样可以区分不同治疗疗效的细微变化。进一步验证了其反映疗效与预后的优点。本试验可以为以后临床应用18F-FDG PET判断冷热化疗疗效提供临床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