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小额信贷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bu365H35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农村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这关系到数亿农民的温饱生存。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进行的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中,乡村人口数量为67415万,占到13.397亿中国人口中的50.32%,可以说,在中国,农村人口还是占到总人口的大部分,虽然城镇人口有所提升,但是农民依然是中国人口的主要构成,解决这部分人的生存及发展问题是目前的首要问题。农民的普遍经济特征是贫困,而只有使农民脱贫致富了,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才会整体提升。从“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至今,中国在扶贫工作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最近一次在2011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就扶贫开发工作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为接下来的扶贫工作指引了道路。纲要的提出,为小额信贷发展提供了指南,全国各省市商业银行及农村信用社更加广泛的采取了小额信贷这一经济方式。小额信贷最早产生于孟加拉国,由著名经济学家尤努斯提出,率先在孟加拉乡村银行进行了试验工作。伴随着孟加拉乡村银行的成功实施,玻利维亚阳光银行以及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纷纷效仿,开始探索适合自身国情的小额信贷运行机制,就这样,小额信贷在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推广,到目前,不仅是贫困的发展中国家,连带一些发达国家也采取了小额信贷措施,来帮助本国的贫困人口。中国正式引进小额信贷是在1994年,由中国科学院杜晓山教授在河北易县试验①成功,标志着小额信贷正式被中国的金融机构所采纳。随后,小额信贷在中国推广开来,至今发展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所以这也充分证明了小额信贷这一扶贫措施,符合中国国情,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可持续性。本文借鉴了国际上小额信贷业务运行的成功案例,首先,主要分析了孟加拉乡村银行与玻利维亚阳光银行的经典运行模式与发展状况,探讨了小额信贷的相关理论背景,以及概念及特点。其次,在探讨小额信贷在中国发展现状中,充分展示了小额信贷适合中国国情,可以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的特点,重点强调了小额信贷在解决贫困问题中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发现,人们对小额信贷的重视程度不断加强,而政府等一些金融机构也为小额信贷提供了愈发良好的运行环境,使其可以为需要资金的贫困以及中下阶层的人群更好的服务。第三,针对特殊的国情,分析了中国小额信贷目前运行中所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从农户需求方面来说,主要是由于借款需求不够强烈,另外利率较高,脱离了市场化、商业化的需求,不符合可持续发展这一目标,而要取得小额信贷的手续也很繁琐,其他成本也较高,使很多农户想贷款而不敢进入正规金融机构进行申请;从提供小额信贷供给的方面来看,正规金融机构与农户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并且资金来源不足,这些都导致农户更加倾向于利率相当但是手续简单的非正规金融机构;而在制度方面也缺少完善的法律法规提供保障。最后,虽然小额信贷在中国的发展步履维艰,但是其优势也是不可忽视的。针对小额信贷目前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本文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要加强妇女在小额信贷中的作用,传统观念上,在农户中,男性往往是资金的需求者,而忽视了妇女这一重要角色,在扩大需求时,要重新摆正妇女的位置。并且在孟加拉国乡村银行的实践中,妇女需求的增加是使其成功的不可忽视的因素;构建良好的服务管理体系,有不少的农户反映,在贷款过程中由于金融服务人员的服务太差,而对银行等金融机构产生厌烦心理。规范贷款流程也是使小额信贷顺利进行的前提;加强小额信贷的灵活性,针对不同的客户群体制定不同的措施,因人而异,这会大大增加贷款群体,为特殊人群制定特殊服务。通过大量的论述与举证,本文的结论是小额信贷适合中国的发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扶贫方式,而使其可持续发展是小额信贷机构存在的前提。然而小额信贷在中国长期发展需要市场化、商业化经营,符合市场机制、适应市场需求是小额信贷业务的未来发展前景。
其他文献
肠道子宫内膜异位症易于误诊。本文通过对此病的诊断,分析其临床表现常见各种辅助检查的诊断价值。提示育龄期患者的消化道症状与月经周期有关,应高度怀疑患病的可能,需及时
在抗疫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始终发挥着坚定信心、汇聚力量的重要作用。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教育在职业学校的介入机理,及其对深化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弘扬升华伟大抗疫精神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对妊娠孕妇及新生儿结局的影响,以提高临床早期识别及处理能力,减少母胎不良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12月该院收治的64例子痫前期孕妇的基本临床
了解脑组织不同成分在正常生理状态下或者病理状态下的动态响应,对研究神经血管耦合机制、脑部疾病的诊断预防、药物评估以及术中监测等都有重大意义。激光散斑衬比成像技术
高考试题一般都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教学运用价值,如果我们能通过研究分析,挖掘出其背后的 通性通法,结合教学需求合理地优化设计,再通过有计划地引导和启发,可以让学生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