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是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其激发光一般为980 nm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能有效避免生物体自身荧光的干扰且具有更深的生物组织穿透性。近年来,UCN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土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是一类重要的发光材料,其激发光一般为980 nm的近红外光。近红外光能有效避免生物体自身荧光的干扰且具有更深的生物组织穿透性。近年来,UCNPs作为一种新型的纳米材料在生物传感与生物成像方面的应用备受关注。有机小分子荧光探针虽然可以实现多种物质的快速检测,但其激发波长较短,不能满足生物体深度成像的要求。因此,利用UCNPs和有机小分子构建近红外比率纳米探针的意义重大。本文中,我们利用Er3+、Tm3+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和两种半菁衍生物1、2之间的发光共振能量转移(LRET)成功地构建了精氨酸/肼、pH的近红外比率发光纳米探针,主要研究内容如下:一,水热法合成了 Er3+掺杂的上转换纳米颗粒NaYF4:Yb,Er。利用静电吸附法将表面改性的纳米颗粒和精氨酸/胼敏感的半菁衍生物1组装获得纳米探针1-PAA-UCNPs(Er)。我们研究了 1-PAA-UCNPs(Er)的响应机理,并以 660 nm、525 nm处的上转换发光的比值(UCL660/UCL525)为比率检测信号分别实现了520-1235 μM、122-610 μM范围内精氨酸和肼的定量检测,检测限分别为15.6μM和12.4 μM。该纳米探针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光热稳定性,并成功地用于HeLa细胞中精氨酸/肼的上转换发光成像和溶酶体定位。我们首次利用上转换纳米颗粒构建了精氨酸/肼的近红外比率发光纳米探针。二,热裂解法合成了 Tm3+掺杂的β-NaGdF4@NaGdF4:Yb,Tm@NaYF4上转换纳米颗粒。利用静电吸附法将pH敏感的半菁衍生物2组装到PAA修饰的水溶性纳米颗粒上,得到了纳米探针2-PAA-UCNPs(Tm)。该纳米探针具有较好的抗干扰性,能够可逆检测pH,并从其上转换发光光谱得到了 pH的线性响应范围,为6.6-9.0。该纳米探针已经成功地通过比率上转换发光成像实现了细胞中pHi波动的监测。
其他文献
基于生理学的人口模型在发展可持续的害虫控制方面有很大帮助。本文主要探讨了一类基于昆虫控制这一生物背景的多阶段年龄结构的人口模型。更具体来说,我们以欧洲葡萄蔓蛾为例,其生长周期分为四个阶段,卵、幼虫、蛹和成虫。这类昆虫的数学模型为一组由具有非局部边界条件的偏微分方程。首先,我们用压缩映射、不动点证明这一偏微分方程组的解的存在性问题。第二,我们建立这一方程组的数值结构,并证明其稳定性和收敛性。然后我们
红景天苷及其代谢产物酪醇是红景天属(Rhodioa)植物根茎中广泛存在的两种天然酚类次生代谢产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可用于多种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本论文利用大鼠在体肠灌流模
蓝藻爆发对人类生活环境造成较大危害。此外,污水中还常常含有Cr6+离子,若不进行有效处理会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是否可以制备一种材料,能同时去除上述两种有害物质?围绕该问
商业银行特许权价值与银行效率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现实中,特许权价值在金融监管政策的实施中会发挥重要作用,并成为连接金融监管和银行风险管理行为之间的纽带。深入研
目前,机械结构优化设计大多使用确定性参数,如确定性材料参数、几何尺寸和外载荷等。而工程中,这些参数的设计值与其真值都存在偏差,这些参数偏差或参数随机性会导致结构失效
研究背景与目的: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累及胃肠道的特发性的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其病因不完全明确,主要认为与环境改变、遗传易感
苏北废黄河三角洲至江苏中部海域是理想的研究源汇问题和产物过程的区域。1855年黄河从南黄海北归渤海入海以后,废黄河三角洲在水动力作用下不断侵蚀冲刷,成为南黄海海域沉积
在本篇文章中,本人证明了关于Witten形变的7维带边流形的Kastler-Kalau-Walze类型定理,并且对于7维带边流形的重力作用,给出了一个理论解释.
近年来,由于我国政府和国民对身体健康状况的日渐重视,我国医药行业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但伴随着政府和国民对医药行业的关注度逐渐提高,我国医药行业也逐渐暴露出行业中存
由于聚砜(PSF)的内在疏水性,经常会引起有机物和微生物等污染,导致膜分离性能和效率的降低。本研究发现通过添加无机纳米抗菌剂的混合基质膜能够提升膜的渗透性、抗菌活性和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