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控滚齿机床进给系统节能设计优化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lanbih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机床是机械加工制造业的工作母机,能源消耗总量巨大,但能量利用率较低;目前,关于数控机床节能降耗的研究,主要是通过优化机床运行过程的加工参数,从而降低能耗、提高其能量效率。这种方法对于降低机床能耗具有一定意义,但是并没有从根源上解决数控机床能源消耗问题,制约了数控机床的能效提升。如何从设计阶段考虑降低数控机床能耗,提升其能量效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基于此,本论文以量大面广的数控滚齿机床为研究对象,针对其进给系统这一重要耗能部件对其能耗特性及节能潜力进行深入研究,提出一种数控滚齿机床进给系统节能设计优化方法,从设计阶段考虑机床运行阶段的节能优化,以实现数控滚齿机床能量效率的提升。首先,分析数控滚齿机床进给系统的能耗构成特性,构建进给系统能耗模型;基于此,研究进给系统机电传动单元、运动部件及伺服控制单元对数控机床能源消耗的影响,分析机电传动单元和运动部件及伺服控制单元的节能设计机理,提出伺服电机参数及机械传动参数集成优化方法和运动部件结构参数及伺服控制参数集成优化方法。其次,综合考虑伺服电机参数和机械传动参数对机电传动单元能耗的影响作用,构建面向节能的进给系统机电传动单元设计优化流程,并提出机电传动单元能耗和成本模型;在此基础上,针对数控滚齿机床常用齿轮加工参数,以伺服电机峰值功率、额定功率、额定转速及蜗轮蜗杆传动比为优化变量,建立机电传动单元最低能耗和最小成本的多目标优化模型,并利用改进的多目标教与学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获得机电传动单元的最优设计参数。然后,综合考虑数控机床运动部件结构和伺服控制系统对进给系统能耗的影响规律,提出运动部件及伺服控制单元节能设计优化方法。在构建进给系统功率流方程的基础上,设计伺服滑模控制器,并建立伺服电机角位移稳态误差仿真模型;利用正交实验和方差分析选取对能耗和稳态误差有显著影响的参数作为优化变量,建立以最低能耗和最小稳态误差为多目标的优化模型,并利用鲸鱼优化算法进行求解。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建立数控滚齿机床进给系统能耗仿真模型和控制性能仿真模型。以实际滚齿加工参数作为输入工况,通过仿真分析得到设计优化前后进给系统的能耗;同时,将结构性能参数和控制参数调整前后的进给驱动系统控制性能进行仿真分析,确保数控滚齿机床的加工精度。
其他文献
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表明,脑卒中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脑功能连接存在异常。目前,大量研究关注的是卒中后正相关脑网络连接的改变,而负相关的脑网络连接仍然处于探索阶段。本研究目的是探讨皮质下脑卒中后手运动相关脑区正负网络功能连接的变化及与运动功能障碍的关系。筛选18例单侧皮质下慢性脑卒中患者作为实验组,18名性别、年龄完全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被试分别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然后以左侧初级
三丁酸甘油酯由丁酸和甘油乳化而成,可全部通过胃,在肠道中在胰脂肪酶的作用下,产生丁酸和甘油,可修复幼龄动物受损的肠绒毛,抑制有害菌,提高机体免疫力,促进营养物质吸收,达到提高动物生产性能的目的。就三丁酸甘油酯的理化特性、来源、营养特性和利用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其作为畜牧饲料添加剂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为高效制备奶牛胎盘还原性多肽并探究其组成成分,本研究使用超声破碎法、胰蛋白酶、木瓜蛋白酶和胃蛋白酶酶解法制备奶牛胎盘多肽冻干粉,计算提取率后,通过普鲁士蓝法测定其还原力。使用正交试验法和响应面法,建立其具有最高还原力和提取率的制备条件,以上述指标建立综合提取率作为奶牛胎盘多肽提取条件,利用响应面法进一步优化提取条件。并基于Label-Free技术鉴析奶牛胎盘还原性多肽组成成分,利用BIOPEP活性
随着主机装备对传动系统的精度、回差及寿命要求的不断提高,蜗杆传动正在向高精度、高效率、高承载、无侧隙等方向发展。作为一种新型蜗杆传动形式,单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因其啮合齿数多、摩擦系数小等特性,具有承载能力强、传动效率高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且通过对环面蜗杆齿面进行合理预紧修形可实现无侧隙啮合传动,因而在精密分度机构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论文以单滚子包络环面蜗杆传动副为研究对象,采用理论分析、数值
血压是一项能够反映人体心脏和血管功能状况的重要血流参数,血压值的准确性和实时性对于心脏和血管相关疾病的诊断与防治、慢病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上采用的无创血压监测设备大多是袖带式的,长期佩戴会造成患者的不适感和疼痛感,并对患者的日常活动产生影响。同时,此类设备测量的连续血压值实质上也是离散的,测量过程中可能会丢失掉某些重要的血压变化。针对上述问题,为配合课题组已研制的连续血压无创监测分析仪
超声衰减系数作为材料的基本声学参数之一,包含材料内部的晶粒尺寸、偏析及位错等相关信息,在超声无损检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超声衰减评价技术作为一种非破坏性的检测方法具有高效、便捷等优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材料的无损表征。但实际检测时,试件的表面粗糙度会导致声波散射从而引起额外的声波衰减,使得超声衰减系数的测量误差增大,从而降低超声衰减评价的精度。本文探究了表面粗糙度对接触式超声衰减系数的影响并对表面粗糙
模型预测控制作为一种具有良好稳定性和鲁棒性的先进的控制方法,在自动驾驶领域具有极大的潜力,然而模型预测控制始终存在着实时性的瓶颈,这成为了其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最大障碍;FPGA作为一种可编程的新型芯片,拥有较好的并行计算能力和较低的功耗,对于模型预测控制是很理想的硬件加速平台,但其开发难度较大。如何将模型预测控制算法和FPGA芯片相结合是一个难题。针对这个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CPU+FPGA架构
网络协同制造是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的重大举措,是制造企业迎接数字化转型革命的重要手段,也是构建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的重要途径。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步伐不断加快,制造企业间的协同与合作生产模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传统企业生产制造和资源调度配置主要存在于单一工厂或车间内部,而网络协同制造中,企业的产品制造环节将涵盖分布在不同区域车间的零件加工和装配过程,如何
迷迭香酸作为一种水溶性天然抗菌成分,同时还兼具抗氧化性、抗病毒性、抗肿瘤性等活性,在药品、食品、保健品、护肤品等领域显现出极高的学术研究和工业应用价值。本论文以迷迭香加工生产脂溶性抗氧化剂过程中产生的废液作为初始原料,通过超滤-吸附树脂分离纯化其中的迷迭香酸,系统研究其优化工艺参数;采用半制备液相色谱,以超滤-树脂吸附制备出的迷迭香酸样品为原料,探究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最终得到较高纯度的迷迭香酸产品
双圆弧谐波减速器具有传动精度高、体积小、质量轻、结构简单、传动效率高等优点,被广泛运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设备、雷达装置等各个领域。柔轮和刚轮为谐波传动的关键零部件,其齿形加工精度对整机传动性能有着重大影响。双圆弧谐波传动的刚轮为内齿,工程上一般采用插齿法加工,由于目前国内尚无双圆弧插齿刀标准,且其设计方法还不够完善,因此精密加工刚轮齿形仍然是工程中的技术难题,限制了谐波齿轮的推广应用。基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