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是继工业文明之后一种全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社会进入可持续发展的一种高阶文明形式。生态文明强调将自然生态环境系统地纳入到人类发展规划当中,使其与社会的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交融。自党中央十七大正式提出建设生态文明以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关于生态文明的文件。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阐明了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等重要内容,提出了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十八大后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是国家全面进行生态文明建设的第一个文件。由此可鉴,生态文明建设的政治高度进一步提升。而如何对生态文明建设水平进行准确评估便成为了非要重要的一环。笔者通过相关文献资料调研,汇总了各省市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对比了不同级别、不同省市区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引用生态学方法统计了各个生态文明指标的相对频度、相对多度、相对显著度并计算了其重要值。通过专家打分法及层次分析法得到了生态文明度指标体系以及各指标权重。依据生态学原理确定了四大一级指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环境基数,以及32个二级指标。本文对2011-2015年辽宁省的指标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了研究,并引入了生态文明度(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gree Index)ECDI的概念,根据辽宁省五年间ECDI的变化分析了辽宁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优劣势,并以ECDI的回归方程推断出辽宁省达到生态文明新阶段的时间是2024年。本文从不同省份角度出发对生态文明度指标进行实例验证,选取了2015年辽宁省、北京市、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陕西省、四川省七个省份的数据标准化后进行了实证分析,核算了七个省份最终的ECDI得分,其排序与人均GDP排序大致相同,仅四川与河南顺序相反,由此可鉴生态文明的建设与经济建设是息息相关的,也印证了国家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五大建设的政策具有前瞻性。通过本文的指标体系分析以及各省市的实证分析,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路径进行了研究论证,提出了转型生态经济、完善生态制度法规、培育生态文化、强化环境质量四种路径,这四种路径的内涵与国家五位一体的建设相对应。在大力推广生态文明的背景下,以此四种路径完成绿色经济发展、体制制度创新、社会稳定良好、文化繁荣,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