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乡村是乡土文化的发源地,乡土文化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思想、规范和风俗习惯的统称。随着近几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源于农耕文明社会的乡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逐步走向没落,许多乡土文化已经或即将变成“美好回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美丽乡村”这一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给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物质保障等有利条件。同样,积极传承发展乡土文化,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乡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美丽乡村建设为社会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研究背景何和研究意义入手,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土文化的内涵,以及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章节中研究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奠定思想基础。第三章分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发展乡土文化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环境美”的基础保障,是实现“文化美”的核心举措,是实现“产业美”的助推引擎,是实现“治理美”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活美”的重要渠道。第四章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传承主体缺位、传承内涵缺失、传承规划不足、传承人才稀缺。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城镇化的冲击、传承方向不准确、保护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第五章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此处是基于第四章中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从农民主体意识、创新发展方向、传承保护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这四个层面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应对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