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研究

来源 :西华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psoft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乡村是乡土文化的发源地,乡土文化是我国广大农民在几千年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一系列观念、思想、规范和风俗习惯的统称。随着近几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源于农耕文明社会的乡土文化遭受了巨大的冲击,逐步走向没落,许多乡土文化已经或即将变成“美好回忆”。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中首次提出“美丽乡村”这一奋斗目标,“美丽乡村”建设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代名词,给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提供了发展契机、物质保障等有利条件。同样,积极传承发展乡土文化,对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乡土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美丽乡村建设为社会背景,以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的重要论述为理论指导,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展开深入研究。本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从研究背景何和研究意义入手,梳理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对本文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进行了阐述。第二章从基本概念入手,阐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乡土文化的内涵,以及关于文化建设的理论基础,为后面章节中研究乡土文化的传承发展路径奠定思想基础。第三章分析了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传承发展乡土文化的重要意义,是实现“环境美”的基础保障,是实现“文化美”的核心举措,是实现“产业美”的助推引擎,是实现“治理美”的有效途径,是实现“生活美”的重要渠道。第四章对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阐述了目前乡土文化传承发展存在的问题:传承主体缺位、传承内涵缺失、传承规划不足、传承人才稀缺。以及问题产生的原因:城镇化的冲击、传承方向不准确、保护机制不健全、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第五章探讨了美丽乡村建设中乡土文化传承发展的路径,此处是基于第四章中文化传承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而展开的,从农民主体意识、创新发展方向、传承保护机制、人才队伍建设这四个层面提出了较为完善的应对举措。
其他文献
【学习目标】1.以知人论世法解诗,了解杜甫最后十年在蜀地漂泊的人生经历;2.以缘景明情法研诗,分析并概括杜甫在诗中表达的情感;3.以吟咏诗韵法读诗,体会诗人沉郁顿挫的诗歌
2014年国务院出台的《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强调审计机关要对国家重大政策措施和宏观调控部署落实情况进行审计,又在2016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强调简政放权,“放管服”政策开始成为我国重大政策措施之一,“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也开始成为审计机关的重要审计业务。然而在实践中,“放管服”政策跟踪审计存在一些未能很好克服的问题,有待进行系统深入解决,在理论上,国内对于“放管
本文为了构建软件行业技术人员能力模型,基于软件生命周期各阶段的任务及目标,并结合了软件行业发展现状及技术人员工作特征的分析,总结了前人关于能力评估模型的成果,从而得到软件行业技术人员所需能力要素,构建了软件行业通用的能力模型。为了细化能力模型,使其更具有针对性,本文同时对软件行业中岗位角色的职责做出了明确的划分与界定,使能力模型能够根据岗位角色分为各个子类,从而探讨不同能力对于不同岗位角色的重要性
《藤野先生》一文的经典性在语言表达上的精炼精致,在写人叙事上的深情巧思,在情感抒发上的深沉隽永,在思想意蕴上的丰富深刻。我们明白也确信:无论哪一种教学设计,无论哪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