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款人市场约束作为一种以市场为基础而自发形成的银行监管约束机制,比之官方监管具有更低的社会福利净损失,因而在银行监管领域其潜在作用不容忽视。巴塞尔资本协议中将其与资本要求、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并称为实现银行业有效监管的“三大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深化,利率市场化、金融脱媒趋势进一步显化,面对复杂金融环境下的银行有效监管难题,存款人市场约束得到了监管当局与学界的高度重视。学界相关研究显示与发达经济体相比,我国银行业存款人市场约束总体呈现弱化态势,而对于其弱化原因则观点不一。本研究旨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引起我国存款人市场约束弱化的原因进行了进一步的挖掘。文章首先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梳理了相关领域国内国外研究文献;在此基础上对存款人市场约束相关理论进行了概述,分别介绍了隐性保险、“大而不倒”和规模偏好相关理论,从理论层面分析了引起存款人市场约束弱化的可能因素;在前两部分基础上本研究选取国内27家银行2005~2010年面板数据,运用DKH分析模型对我国存款人市场约束进行了定量分析,分别进行了存款人市场约束效果整体检验、效果分类检验以及规模偏好扭曲检验三类实证检验。从整体与分层样本的角度分别检验了我国存款人价格约束与数量约束的效果以及规模偏好的扭曲效应。研究发现:其一,我国存款人市场约束无论基于总体考虑还是各层次样本分析均存在价格约束与数量约束的弱化现象,传统风险指标对于实际利率与存款增长变动的解释力不足。其二,进一步的实证检验显示这种弱化现象很大程度上来自于规模偏好,即以银行资产规模指标替代传统风险指标识别银行风险。最后文章对规模偏好对存款人市场约束的扭曲的负效应问题进行了定性分析,首先分别从存款人与银行两方面讨论了存款人市场约束规模偏好扭曲产生原因,其次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存款人市场约束机制扭曲所产生的负效应。最后在已有结论基础上对扭曲的治理给出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