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探析(1931-1945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aiziji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31年,日本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以武力强行侵占了中国东北,并于1932年3月以国家政权形式建立了伪满洲国傀儡政权。此后,日本侵略者藉伪满洲国外衣,对东北人民不仅实施了政治迫害、军事镇压和文化奴役,而且大肆进行经济掠夺。税收作为经济掠夺的重要手段之一,使东北人民蒙受了十四年苦难。该政策的制定与实施体现的完全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利益,是日本对华殖民统治的一个侧面,是对广大东北人民进行殖民统治的历史见证。日伪统治初期,沿用民国时期税制。关东军进入东北后,制定了《国、地方税划分纲要》,凡从前归中央与省政府收入范围的捐税统属国税,其它市、县收入统属地方税。大宗税收均集中于日伪中央政府,只有车捐、船捐等杂小税种归地方政府。东北的税制结构与日本相同,且几次变化与日本国内同时进行。随着形势的发展,税收的作用日益突显,经过“整备”,日伪当局陆续实施了一些新税种,并层层强化税务管理机关和行政机构,中央设税务监督署,下设派出所和税捐局,税捐局下设分局或分所,遍及东北各地。太平洋战争爆发不到两星期,日伪就宣布实行《战时经济紧急法案》,从1941年开始连续四次推行战时大增税。一方面采用残酷手段通过税收加紧对人民进行剥削,一方面采用“怀柔”政策以期永久控制。在中国东北实行空前的税收掠夺。伴随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额骤跌,海关税收每况愈下,日伪当局便通过增加国税和地方税的办法,将财政危机转嫁到东北人民头上。截止到1944年,税收合计竟达70多种。不堪重负的国税和地方税使众多的东北农村家庭受到极大摧残。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又以“临时税”名义不断涌现,税率一提再提,赋课方法日益强制化,同时,高利贷剥削也令人咋舌,农民负担极其沉重。日伪统治时期东北税收制度是日本对中国东北税收的横征暴敛。在这种殖民性质的税收体系下,东北农村经济日益凋敝,农民生活不断恶化。日本在东北采取竭泽而渔的统治方式,为其发动侵略战争提供了物质保障。虽然东北税收政策基本满足了日本的财政需要,却是以牺牲东北人民的利益为代价,这是殖民地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然而,战争的反人类性质也注定了其失败的必然性。
其他文献
对数字黄河的定义、主要目标、框架体系、信息技术系统、信息应用服务技术体系以及数字黄河的关键技术支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指出数字黄河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黄河
大型外浮顶储罐中,单浮盘的盘板整体平整度很难控制,而且单浮盘隔热效果差,因此大型外浮顶储罐采用双浮盘结构更有利于节能和安全。
近年来,内部控制及其信息披露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问题。在美国,萨班斯法案的出台力图通过强制性信息披露,来使内部控制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而在我国,近年来在
采用双酚A型WSR-615和缩水甘油胺型AG-80环氧树脂为基体,以Fe-Si磁性颗粒为填料,通过热压成型方法制备了高含量磁性Fe-Si颗粒/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研究了环氧树脂基体的玻璃化
新课程教学理念强调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教师在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教学中应尽可能地给学生做好引导工作,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学习思考,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教学当中,从"教师
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一课时,一些教学设计及相关教学现象并未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发展史的固有学理,但因其反复出现而最终成为常见的教学误区。本文站在
笔者适时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进行力的合成实验探究过程的引导,以降低学生知识、技能形成的难度,最后还进行了一些延伸拓展,很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物理课程的学习兴趣。
公诉引导侦查是一个理论上争议不多但实际上还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对此,在国内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有必要从功能比较的角度,梳理国外解决公诉与侦查关系问题的主要方式,并对
本论文主要对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中心的深井救援机器人进行了研究与分析。针对国内落井事故频繁发生却没有专门的救援设备这一现状,我们提出了此课题。根据深井救援的实际工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乳制品的消费需求日益旺盛,乳制品行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时期。但是,与此相随,我国乳制品质量安全事件时有发生。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