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选取了苏轼记体散文中的七篇名作《喜雨亭记》、《凌虚台记》、《超然台记》、《放鹤亭记》、《赤壁赋》、《后赤壁赋》和《石钟山记》,以句法的文体功能为研究依据,探讨苏轼记体散文中的三种特别句式即疑问句、连动句和骈句的文体特征及其英译。正文部分分为三章,第一章从交际功能的角度把疑问句分为设置悬念的一般疑问句与引发思索的反问句。疑问句的交际功能是汉语和英语所共有的句法功能,用疑问句对译疑问句是切实可行的翻译,因此翻译时应当保留原文的句法特征,把疑问句转换成其它句式如陈述句、祈使句,交际功能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疑问句的问答体色彩明显,因此翻译时插入一些其他成分如称谓用语,连字符等,既可以分割句子,又能增强口语色彩。第二章关注的是连动句的逻辑功能,结合动词数量和逻辑语义关系两个标准把连动句分成简单连动句和复杂连动句。连动句是汉语所特有的句式结构,英译时需要根据动词间的逻辑语义关系区分主要动词和次要动词,次要动词在译文中作主要动词的修饰性状语。汉语的逻辑性不强,词语组合在一起很大程度上靠的是意合,而英语是形合语言,因此翻译时词语之间的语序也会有调整,甚至句子顺序也会有变化。第三章将骈句的形式特点与语篇功能中的主位系统相结合,把骈句分为无标记主位的骈句和有标记主位的骈句。骈句是中国古代文学积淀下来的优秀句法结构,具有鲜明的特色,翻译时可以尽量尝试形式上的对等,这既有利于原文写作风格在译语中的传递,也可以为译语注入新的文体,但不能过度强求形式而损害意义。本文从苏轼记体散文的三种突出句法特征入手,对不同的英译本从句法层面上进行分析与评价。文学翻译不应只重视意义的翻译,还应该对原文的文体特征有充分的认识,重视形式的翻译,这样才能做到真正对原作和读者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