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叶片蛋白质组学分析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蚕桑产业国,有着数千年的栽桑养蚕的历史.在全国各地的桑树栽种培育过程中,繁育出了大量的桑树品种,据统计,全国各地收集保存的桑树品种已有2600份以上,位居世界之首。同时,伴随着本实验室对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桑树进行蛋白组学研究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对桑树进行研究。差异蛋白质组学是研究有意义的因素引起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以发现有差异的蛋白质种类,或者是在不同的品种间寻找差异的一种研究手段。为了了解不同桑树品种间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品种间差异,我们选取了51个桑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作为材料。首先,我们对51个桑树品种的叶片蛋白含量做了测定,其中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大叶桑,最低的是育711。接下来,我们对51个桑树样品的叶片蛋白进行了SDS-PAGE检测,在5801,湘7920,嘉陵30,红果2号,育2号,育151,育711这7个品种中,我们观察到了与其他44个品种不同的特殊小分子量蛋白的表达。为了对这7个品种中特殊表达的小分量蛋白进行分析鉴定,我们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嘉陵30号和红果2号的成熟叶片作为材料,以湖桑32号的成熟叶片作为对照,采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质谱鉴定的技术方法从中鉴定到了一个只在嘉陵30号中表达的蛋白:RNA聚合酶Ⅱ碳末端结构域磷酸化酶。我们对该酶在桑树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其他文献
光系统Ⅱ(PSⅡ)是植物光合器官对环境变化最敏感的部位之一,它的稳定性决定了植物对光能吸收的能力和电子传递的速率,进而影响植物有机物的积累。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温度升高
随着工业的发展传统气液固三相反应器不能满足生产的需求,它们的缺点是能耗大、比表面积小等缺点,而结构化反应器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上述问题,而且具有良好的传质性能。对结构化反应器的深入研究对推动气液固三相反应发展有重要意义,本文深入研究反应器床层中气液的分布和传递性质,同时采用了冷模实验方法和计算流体力学方法。(1)首先以水和空气为体系对两种目数下床层进行了冷模实验,以孔道中泰勒流为主要流型对体现床层冷
如果你现在想读一本非常有趣味、非常有意义、非常有深度又非常有格调的谈论英国文化的书,我要向你推荐英国文化人类学家 Kate Fox 写的 《英国人的言行潜规则》(Watching the English)。  长久以来,英语教师都在说文化问题,大学也在开跨文化交际的课,英语课程标准专门设置了“文化意识”或“文化品格”板块,但是,真正想步入英国英语文化的具身层面,去感知英国人(特别是现代英国人)的文
中间相沥青是由多种分子量从370~2000的盘状稠环芳烃组成的聚合物。中间相是由中间相液晶过渡到固体半焦的状态。用于制备中间相沥青的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低廉,所制备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