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作为全世界最大的蚕桑产业国,有着数千年的栽桑养蚕的历史.在全国各地的桑树栽种培育过程中,繁育出了大量的桑树品种,据统计,全国各地收集保存的桑树品种已有2600份以上,位居世界之首。同时,伴随着本实验室对川桑(Morus notabilis Schneid)的全基因组测序的完成,对桑树进行蛋白组学研究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差异蛋白质组学的方法来对桑树进行研究。差异蛋白质组学是研究有意义的因素引起的蛋白质组成的变化,以发现有差异的蛋白质种类,或者是在不同的品种间寻找差异的一种研究手段。为了了解不同桑树品种间的蛋白表达情况以及品种间差异,我们选取了51个桑树品种的成熟叶片作为材料。首先,我们对51个桑树品种的叶片蛋白含量做了测定,其中蛋白含量最高的是大叶桑,最低的是育711。接下来,我们对51个桑树样品的叶片蛋白进行了SDS-PAGE检测,在5801,湘7920,嘉陵30,红果2号,育2号,育151,育711这7个品种中,我们观察到了与其他44个品种不同的特殊小分子量蛋白的表达。为了对这7个品种中特殊表达的小分量蛋白进行分析鉴定,我们选取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嘉陵30号和红果2号的成熟叶片作为材料,以湖桑32号的成熟叶片作为对照,采用双向电泳和MALDI-TOF-TOF质谱鉴定的技术方法从中鉴定到了一个只在嘉陵30号中表达的蛋白:RNA聚合酶Ⅱ碳末端结构域磷酸化酶。我们对该酶在桑树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