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具有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接触日益增多,跨文化交际也日益成为人们交际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类的交际体系在结构上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言语交际常常被认为是人类最有效、最重要的交际手段,而非言语交际手段却往往容易被忽视。然而研究表明,人们在交际过程中,除使用语言交流手段外,还会频繁地使用非语言手段。由于东西方文化背景的不同,在英语教学中,师生表现出来的非语言行为方式不尽一致,国内外专家对非言语交际的理论研究已有很多年的历史了,但真正从文化角度对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探究却只有短短的十几年。因此,本研究尝试探索非言语交际的跨文化差异,目的在于增强学习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文化意识,从而提高他们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本研究以非言语和跨文化交际为理论基础,提出了有关非言语能力影响跨文化交际的四个假设。本研究旨在验证这一假说,并通过对学生进行非语言行为的授课,实践检验,数据采集及分析的一系列过程证明了大学生可以通过跨文化,非语言行为相关知识的学习来提高交际能力这一初步设想,努力寻找出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方法。
本文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出发,以非语言交际的五个范畴,即身势语、副语言、时间语言、空间语言和客体语言为基点进行对比研究,探讨文化差异对非言语行为的影响,着重阐述文化差异产生的根源,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非言语交际行为以及非语言交际在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并从案例教学和调查问卷的角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了文化差异对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影响不容忽视的结论,进而提出了培养学生非言语交际能力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