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蛋白核小球藻由于其独特的营养成分及生物活性,在保健品、食品及生物饵料、饲料添加剂、生物能源、CO2固定与废水处理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针对小球藻培养方式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实验室在国内外独创了微藻培养领域的一项崭新的平台技术—异养—稀释一光诱导串联培养,目前已成功放大至65 t发酵罐/400 m2跑道池的生产规模,但藻粉菌落总数控制较为困难。在常规的光自养培养生产小球藻粉过程中,也存在藻粉中杂菌数难以控制这一难题。但迄今为止,在小球藻粉生产过程中杂菌控制方面的系统研究,尚未见文献报道。因此,本文针对蛋白核小球藻粉的异养-稀释-光诱导串联培养工艺中的光诱导、细胞采收、藻泥干燥等环节中,藻细胞干基菌落总数的变化特征及杂菌控制方法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首先,不同季节藻细胞光诱导过程中杂菌的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夏季藻液菌落总数增加最快,冬季基本维持不变;光诱导用水经浓度为60 ppm的NaClO溶液消毒后对最终光诱导藻液菌落总数影响不大,光诱导结束后菌落总数均达到108CFU/mL;光诱导过程中空气会向藻液中引入一定量的杂菌(105 CFU/mL)。其次,对比离心前后藻泥菌落总数变化情况发现,离心后干基菌落总数增加为原来的2-3倍,未发生数量级的变化,认为离心基本不会引入杂菌;通过考察藻泥冷藏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发现,藻泥冷藏可以防止杂菌滋生;用巴氏灭菌、瞬时高温、微波等不同方法处理,均不能得到菌落总数合格的藻泥。最后,研究了喷雾干燥过程中菌落总数的变化情况,发现喷雾干燥能杀灭藻泥中99%的杂菌,但对于杂菌基数较高的藻泥,喷雾干燥后仍难以获得菌落总数合格的藻粉。鉴于此,本文还研究了烘箱加热处理、高速离子辐照、高速电子辐照等对藻粉菌落总数的影响,结果发现:高速电子辐照能有效控制藻粉中菌落总数,并且辐照剂量与杀菌率有一定的关系,通过调节辐照剂量,可以有效控制藻粉菌落总数。上述研究结果,不仅为蛋白核小球藻工业化生产中藻粉菌落总数的控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且对于其他微藻粉生产过程中的杂菌数控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