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农业信贷与农民创业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piao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完善的农村金融环境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必要保障之一。在2005,联合国年提出了“普惠金融”这一概念,同时2016年在杭州举行的G20峰会上,“普惠金融”也成为重要议题之一。然而,在当前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我国农村地区仍然面临着金融发展水平的极度滞后。根据CHFS的研究报告1,我国农村地区平均每个村的银行网点数量仅为0.7个,其中近6成的村属于零银行网点村。以往的研究和实践经验均表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需要有完善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作为支撑。基于此,本文以农村地区银行营业网点数量为关注变量,研究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对农业生产经营信贷及农民创业的影响。  本文一共分为五个部分,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绪论。本章节主要阐述了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主要研究内容,研究的思路框架及方法,研究创新和不足等。  第二章:理论综述及研究回顾。本章首先对金融发展理论进行综述,包括金融发展理论的计量验证。接着对金融发展与信贷及创业行为的研究理论和文献进行阐述。最后立足农村微观主体,对农户的借贷行为和创业行为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回顾。  第三章: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与现状。本章运用规范研究方法,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现状进行深入阐述。其中包括正规金融的发展和改革历程、民间金融的发展及持续存在的原因、农村金融的供给和需求现状等。  第四章:农村金融、农业信贷与农民创业的实证研究。本章是本文的重点内容,运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引入微观数据对农村金融、农业信贷与农民创业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在进行实证回归之前,本文首先对样本进行统计描述,以对三者间的关系有一个直观的认识。在回归分析中,考虑到关注变量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本文将同县其他乡镇拥有的平均银行网点数量作为关注变量的工具变量。除了直接考察银行营业网点数量对农业生产经营信贷约束和农民创业的影响,本文还进一步对农村金融机构进行分类考察,研究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是否对农业生产经营信贷约束和农民创业存在不同的影响。  第五章:研究结论及政策建议。基于以上关于农村金融、农业信贷和农民创业间关系的研究,以及对于农村金融的现状阐述,本文主要有以下结论:  (1)民间金融是农民融资的主要渠道之一,而借贷的目的主要为生活消费性目的。  (2)农村地区的正规金融机构主要有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商业银行、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农业银行以及中国邮政储蓄银行。  (3)农村家庭所在乡镇的银行营业网点数量越多,这些农村家庭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就越小。  (4)农村家庭所在乡镇的银行营业网点数量越多,这些农村家庭经营工商业项目(即创业)的概率就越大。  (5)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农村合作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的占比越大,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就越低,而且创业的概率越高。  (6)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银行)的占比越大,农户在农业生产经营上受到信贷约束的概率越大,而且创业的概率越低。  在以上研究结论的基础上,针对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本文提出了以下建议:  (1)推动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建立新型农村合作金融体系  (2)加快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弥补部分地区的金融空白  (3)促进农村商业性金融机构改革,真正发挥支农作用  (4)加强对民间金融的监管,促进其合法化进程  (5)提倡金融创新,提高农民金融知识水平  本文的主要创新在于:  1.研究视角的创新:本文将研究对象聚焦在农村金融上,较具有现实意义,能够对提高农民收入,合理解决“三农”问题提供政策依据。其次本文将研究视角定位在微观层面,从家庭的角度出发,研究其借贷和创业行为与其所在乡镇金融机构数量的关系,得出更加具有说服性的结论。  2.研究所用数据的创新:回顾以往的研究文献我们发现,这些文献对该问题的研究大部分是采用其在局部地区自行开展的调研数据,或者是采用宏观层面的统计数据。如此一来,导致要么样本数量过小,不具有代表性;要么数据过于宏观,研究结论对微观个体的实际意义不大。相反,本文在实证研究时采用的是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在全国开展的调查数据,一方面数据涵盖了除新疆和西藏外的全部省(市),比较具有代表性,另一方面,该数据是针对各个家庭的数据,在微观层面非常具有研究意义。另外,本文所用的数据是2013的,相对较新。  3.研究方法的创新:以往对该问题的研究文献中,较少对关注变量的内生性进行讨论和解决,而本文尝试采用工具变量法解决内生性问题,利用同县其他乡镇的平均银行网点数量作为样本所在乡镇的银行网点数量的工具变量,通过两阶段回归,获得了有效的回归结果。另外,本文还考察了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对农业生产信贷约束以及农民创业的影响,而以往的文献很少涉及过这方面的研究。
其他文献
一、世界经济的新格局  二次大战后,整个世界的经济格局发生变化,形成了在贸易方面以关贸总协定为主,在金融方面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主的新经济秩序。经济国际化表现在贸易、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