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人才竞争的加剧,我国小学教师所承受的职业压力与日俱增,如果职业压力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就会直接导致职业倦怠。一旦教师出现职业倦怠现象,这不仅影响教师的工作状况和学生的发展,影响教师本人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更重要的是还会直接导致义务教育整体质量下降,动摇国家现代化发展的根基,其严重后果不可忽视。为了研究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成因、形成过程和消除方法等,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有关教师职业倦怠资料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以问卷调查为主线,并辅之以访谈调查——对湘潭市Y区5所城市小学264名教师职业倦怠的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做了统计分析研究,选取了5名湘潭市Y区城市小学教师,对他们的工作、生活状态进行访谈调查,以期望更加真实的了解当前湘潭市Y区城市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现状。研究的结果表明:首先,湘潭市Y区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并不严重,但有相当比例的小学教师有比较明显的倦怠倾向,表现出较高水平的情绪衰竭。其性别、年龄、教龄、最高学历、职称、任教科目、任教年级、是否班主任、月工资在职业倦怠感总量表和职业倦怠的一个或多个维度上有显著差异,而婚姻状况在职业倦怠感总量表和职业倦怠的三个维度上没有显著差异;教师职业倦怠的高峰期呈现出很有意思的“双五九”现象,即5-9年和15-19年教龄段。其次,湘潭市Y区城市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主要压力源表现在:社会对于教师职业的期望过高;应付学校和教育部门的各种检查、评比;工作强度大,教学任务和学生管理工作琐碎繁重;班级人数太多;素质教育与选拔制度的矛盾。最后,从教师职业倦怠的心理发展轨迹上分析,其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受访者的内心都经历着一系列的复杂变化,即憧憬——失落——寒心——消沉——绝望,其根源于个人基本需要和发展性需要的缺失。基于以上研究结果,笔者提出了一些预防和消除小学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从社会层面上看,社会应肯定教师的价值,建立良性的社会支持系统;从学校层面上看,学校需树立“以师为本”的管理观念,构建和谐的组织环境;从教师本身层面上看,教师要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努力实现自身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