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注大学生心理发展一直都是高等教育需要重视和探究的问题之一,越来越多的高等教育研究者将研究视角放在了这一方面,这必将推动高等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本研究即立足大学生心理发展这一方面,运用问卷和访谈调查法,经过一系列的统计和分析,试图分析民族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专业承诺和未来取向的发展现状,探讨三者之间的关系,尤其是前两者对后者的影响。最后,提出提升大学生生命价值观、提高专业承诺水平以利于其未来取向发展的意见和建议,为促进民族院校的健康、良性发展,为民族院校大学生群体的积极、阳光成长,为我国民族高等教育事业的顺利、成功开展而做出应有的贡献。本研究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与方便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了西北民族大学本科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695份,有效回收率为86.88%。问卷采用张妍、许芳等人编制的"生命价值观问卷(LVS)"(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69)、连蓉、杨丽娴等人编制的大学生专业承诺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927)和大学生未来取向调查问卷(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为0.883)。随后,采用自编访谈提纲,抽取了 10名西北民族大学在校大学生进行访谈,他们来自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和不同民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最后,根据统计分析和讨论,我们得出的一般性结论如下:1.民族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及父母文化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在专业、年级和民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文科生在存在价值因子上显著高于理科生;在生命价值观三个因子和总水平上,不同年级和不同民族的大学生存在显著差异,大一和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二和大四学生,维吾尔族和藏族大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得分。2.民族院校大学生专业承诺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性别、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以及母亲文化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年级、民族和父亲的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大一学生各因子得分及总分显著高于其他年级的学生,理想承诺和继续承诺因子上,大一、大二和大三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大四学生的得分;维吾尔族大学生在情感承诺因子、理想承诺因子和专业承诺总体水平上,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民族;父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理想承诺因子和专业承诺总水平上存在显著性差异。3.民族院校大学生的未来取向总体处于中等水平;在专业、是否担任学生干部、是否独生子女、家庭所在地以及父亲文化程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性别、年级、民族和母亲的文化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具体表现在,在未来受教育取向因子上,女生的得分显著高于男生,且探索因子和评价因子差异显著;随着年级的增长,未来受教育取向因子和未来取向总分呈现出先迅速下降后缓慢上升的发展趋势,其中大一学生的得分显著高于其他三个年级,而大二学生的得分低于其他三个年级;维吾尔族大学生的未来职业取向得分显著高于其他民族学生,且探索因子和投入因子差异显著;母亲文化程度不同的大学生在未来职业取向因子上差异显著。4.通过相关分析、逐步回归分析和中介效应检验得出结论,民族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三个因子、专业承诺四个因子与未来取向三个因子之间均呈现显著正相关;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专业承诺对其未来取向有重要的预测作用,能共同预测未来取向43.4%的变异量,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中的目标价值因子和专业承诺中的情感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三个因子能共同解释未来取向45.3%的变异量;大学生的专业承诺在其生命价值观和未来取向之间发挥着部分中介作用。最后,根据民族院校大学生生命价值观、专业承诺及未来取向之间的关系,我们提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应全面提升大学生的生命价值观水平;应全面提高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应重视大学生情感承诺的培养与强化;应重视大学生理想承诺的培养与强化;应重视大学生目标价值的培养与强化;应重视发挥大学生专业承诺的中介作用。认为需要重视生命价值观与专业承诺共同对未来取向产生的影响,并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加以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