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社会正处在经济转型与社会结构调整的时期,城镇弱势群体的问题由原来的隐蔽状态逐步显性化,其中住房保障问题尤为突出。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多集中于制度分析、住房政策选择、房改举措模式、融资渠道等方面,在引入社会资本理论之后,讨论的也多是城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构成、社会资本缺乏的原因和后果以及如何提升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等方面,对于城镇弱势群体如何运作其社会资本则缺少系统的研究。虽然城镇弱势群体仅拥有有限的社会资本,但是在获取像公共住房这样的稀缺资源的时候,仍然会采取不同的行动策略来减少他们获取扶助所需的成本。因此,本文运用社会资本这一理论视角,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着手,结合个案访谈的研究方法,对城镇弱势群体公共住房获得过程中社会资本的运作过程与策略方式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试图揭示城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运作最为有效的方式。本文主要对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结构和社会资本运作过程进行了分析。从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结构来说,宏观层次主要是政府为其提供的各种保障政策;中观层次主要是单位和社区这两个组织结构;微观层次主要是血缘、业缘、地缘、友缘等方面的社会关系。但是,由于制度障碍、经济制约以及城镇弱势群体自身的原因,他们在这三个层次上都呈现出社会资本存量不足的状态。从城镇弱势群体的社会资本运作来说,宏观层次上他们前期缺乏主动运作策略,中期被动等待,后期缺乏后续运作策略;中观层次上单位、社区作用未凸显,仅仅起到身份和居住情况证明的作用;微观层次上他们前期积极获取信息和身份,中期缩短等待时间,后期巩固、扩展社会关系网络。经过分析可以看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次上的社会资本运作并不是割裂开来的,城镇弱势群体获得公共住房最有效的运作方式是将微观社会资本运作渗透到宏观、中观社会资本运作之中。文章的最后分析了这种运作方式的中国特色及其根源,并提出了转型时期城镇弱势群体社会资本的建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