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法官考核并非仅指法院内部对法官审判工作的绩效考核,而是由多个主体实施的、由多个项目组成的一套评价体系。理解多重考核的结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其对法官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结合司法实践,拟对法官多重考核制度进行类型化考量,并在此基础上,以成本和收益为工具对考核制度下法官行为的偏转现象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第一章主要进行法官考核制度的范围界定,介绍规范视角下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官考核并非仅指法院内部对法官审判工作的绩效考核,而是由多个主体实施的、由多个项目组成的一套评价体系。理解多重考核的结构特点、相互之间的关系,以及分析其对法官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本文的主题。本文以规范性文件为依据,结合司法实践,拟对法官多重考核制度进行类型化考量,并在此基础上,以成本和收益为工具对考核制度下法官行为的偏转现象作出更为合理的解释。第一章主要进行法官考核制度的范围界定,介绍规范视角下的制度演进和实践做法以及总结宏观、微观下的制度特点。在规范上,党中央、立法机关、最高人民法院制定或者出台众多规范性文件考核法官。在实践中,各地法院将规范性文件的要求具体化。在宏观上,法官考核呈现多头、多重考核并且存在项目不稳定的特点。在微观上,一方面,考核指标存在不平衡状态,具体表现为偏向于审判工作的量化考核,轻视对职业道德、专业水平、工作能力和审判作风等方面的考核。另一方面,考核项目重视约束性指标,轻视激励性指标。第二章主要研究考核制度的理论分类和考核制度在法官行为影响因素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方面,本章通过类型化的思考,基于考核结果是否与法官收入、晋升等经济利益直接相关,将考核制度划分为自律型和约束型两种类型。在比较法上,作为自律型考核代表范例的美国州法院系统的法官评价制度和约束型考核代表范例的我国法官考核制度,在考核主体的组成、考核信息的收集和考核结果的运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同。约束型考核包含达标式和竞赛式两种具体方式。我国法官考核制度主要采取的是竞赛式这种强约束考核,需在横向和纵向两个层面具备一些基础要素。另一方面,经验研究证明,法官行为受到包括个人特点和外部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种约束型考核制度贯穿法官行为的全过程,将考核的结果与法官的收入、晋升和辞退等利益挂钩,影响甚至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法官行为的成本和收益,是法官行为外部环境影响因素的核心部分。第三章详细分析我国竞赛式考核制度的结构性特征。我国法官竞赛式考核是以党政部门和上级法院组织的团体竞赛为基础,以对领导干部考核为推进器,对法官的审判工作和非审判工作进行评价的一种制度。普通法官在竞赛式考核中成为团体竞赛和领导干部推动下的运动员。其一,党政部门和上级法院组织的团体竞赛实行排名制、标尺赛和利益串联式等多种方式,要求下级法院完成一定的目标。其二,法院领导干部具有双重身份。在团体竞赛和对其单独考核制中,领导干部成为竞赛中的运动员;在法院内部的考核中,其充当的是组织者和裁判员的角色。其三,普通法官是团体竞赛下的运动员。一方面,法院内部考核指标往往要求法官对标全市或者全省平均数,以此作为法官评价的依据。另一方面,在物质激励上,团体竞赛的结果构成法官个人奖金的核心组成部分,团体内部成员之间不会拉开差距;在晋升上,多重考核下的多轮竞赛致使晋升的具体依据不明。这种特殊的约束和激励方式将领导干部、法院整体和普通法官串联在一起:一、上下级法院之间串联。下级法院的考核结果作为对上级法院考核的依据。二、法官个人利益与团体竞赛结果串联。团体竞赛结果影响甚至决定普通法官的经济收入,也是领导干部能否获得提拔的重要因素。三、审判工作和非审判工作串联。由于“一票否决”的存在,非审判工作的考核结果可能影响审判工作考核给法官带来的收益。第四章分析竞赛式考核制度对法官行为的影响。法官作为理性经济人,其行为受到竞赛式考核制度成本和收益的制约。在以团体竞赛为基础的考核制度对成本和收益的特殊作用方式下,法官的审判行为可能会突破程序法甚至实体法的限制发生偏转现象。具体表现如下:一、程序法出现“失灵”现象。程序规制的相对稳定性不能适应可能随时变化的团体竞赛目标。法官为实现团体竞赛目标的变通做法致使法律程序约束“失灵”,具体为审限约束弱化、结案时间的策略应对和结案方式的理性选择。二、不确定风险下的行为选择。团体竞赛扩大了法官负面评价指标的影响力。由于负面评价指标所涉及的事项并非法官完全可控,为尽可能减少工作质量所引发的这种不确定风险,法官会采取判后答疑等各种手段让当事人息诉服判,致使司法公信力受到质疑。三、竞赛串联制对法官行为的影响。由于法官审判工作和非审判工作的串联,领导干部可以通过对“一票否决”考核事项的掌控和认定,让法官审判工作屈从于领导干部的安排,致使法官失去对案件的部分程序管理权,甚至是实体审判权。利益串联制损害法官从事审判工作的积极性,可能导致审判工作效率和质量的下降。
其他文献
2021年,房地产行业在融资端政策收紧的情况下接连“暴雷”,发生了多起债务违约事件,影响持续发酵。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性债务持续扩张,债务负担较重。房地产行业的信用风险暴露是否会触发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引起广泛担忧。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房价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影响和机制。现有文献主要从土地视角阐述了房价上涨对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的缓解作用,机制研究较为单一。本文从土地和金融两个视角,分析了房价影响
投资者情绪作为行为金融学中重要的研究对象,一直以来都颇受经济学家的关注。鉴于当前股市异象频出的现实背景与投资者情绪的研究之于理论与现实两方面的意义,本文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从实证角度出发,以我国A股市场为例,分析了投资者情绪对股市收益的影响,以期为需要出台相关政策的相关部门以及个体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时提供相关参考。基于对现有文献的分析,本文从理论角度解释了投资者情绪是如何影响股市收益变化的,以
青年,是国家未来的希望。青年社工,是社工行业未来发展的基础。本研究就青年社工职业抱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究,回应了青年社工人才队伍建设的时代要求,对社工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在新时代,青年社工的职业抱负呈现出什么样的发展趋势,什么样的青年社工更有可能在社工行业持续服务,青年社工职业抱负又受到哪些因素影响,这些问题都值得深入探究。本文以EPL职业抱负框架为核心,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式
2010年融资融券业务的试点结束了我国长期以来的单边市场,制度推出的初衷是提高定价效率与稳定市场,但2015年的股灾让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两融与股价波动的关系,目前这一问题没有得到一致结论。在股市经历平稳以及暴涨暴跌后研究融资融券对股价波动的影响以及机制,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以及差异行情的监管具有现实意义。融资融券与股价波动是否具有行情差异成为本文探究的核心问题。本文基于2014年至2015年的
随着全面依法治国的推进,法治教育作为思政课一体化这项系统工程上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一体推进,实现有效衔接。初高中作为整个学段链条上的中间环节,其衔接状态深刻影响着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政课教材作为重要载体,直观而有力地呈现了当前法治教育内容的衔接情况。由是,以思政课教材为抓手,聚焦初高中两个学段,围绕法治教育内容衔接展开分析是推进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现实要求。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与文本分析法,立足于初中与
近年来,我国逐步制定了国家荣誉制度,它是表彰与嘉奖对国家和社会做出杰出贡献人士的一种新的国家制度,是回应德法共济的爱国主义教育呼唤,力求以法律来保障爱国主义的制度设计。国家荣誉制度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它以典型作为旗帜,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使命,具有强烈的情感激励和价值导向作用,不仅能够引导公民强化国家意识,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等,而且在凝聚公民的爱国主义热情,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
公民道德建设一直以来都是全社会普遍关注和重视的问题,但是在道德领域整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时,依旧存在着不少问题。其中,榜样教育作为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其效能的体现存在不足,是当前道德教育产生一些问题的原因之一。对此全党及全社会高度重视,并采用了不少措施来解决这一问题。其中,《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在有关榜样的部分出现了“身边好人”这一新提法,并强调要发挥好“身边好人”在引领道德风尚、深化教育引
新时代背景下,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爱国主义作为精神动力,因此应加强公民爱国情感的培育。近年来,多元社会思潮发生碰撞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为凝聚政治共识,培育公民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的政治情感成为新时代爱国情感培育的重点。本文围绕以政治情感为核心的新时代公民爱国情感培育这一主题,分四个部分展开研究:第一部分主要是对政治情感是当代爱国情感核心的理论概述。通过理论
近年来,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为核心的数字化技术快速发展,催生创新科技新发展动能。企业作为最主要的微观创新主体,在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占据主导地位,研究数字化技术赋能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效应和路径机制,对促进我国经济平稳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用2010-2017年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围绕数字化技术与企业创新绩效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首先,构建Tobit模型分析数字化技术对企业创新绩
人口与经济分布是人口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研究的重要课题,实现人口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实现地区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内容。在如今区域一体化发展和新型城镇化的背景下,城市群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级,也是人口与经济分布时空演变格局研究的重要载体。黔中城市群是我国西南部城市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贵州省实现国发二号文件中战略定位的重要地区。本文以黔中城市群为研究区,研究其县域人口与经济时空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