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验目的:探讨清胰逐瘀汤对急性胰腺炎(AP)大鼠微循环的影响及其机制。实验方法: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假手术组大鼠开腹后仅轻揉其胰腺及十二指肠,10min后缝合切口。模型组和治疗组参照王单松等[2]介绍的AP建模方法制备大鼠AP模型。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在造模前2h和造模成功后2h,5h分别按10 mL/kg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治疗组在造模前2h和造模成功后2h,5h分别按10 mL/kg给予1000 g/L清胰逐瘀汤灌胃1次。各组于术后8小时抽血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淀粉酶(AMS)、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测定(PT)、血浆D二聚体测定(D-D)及血小板计数(PLT),HE染色观察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实验结果: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的IL-6、TNF-α、AMS、PT、D-D升高,PLT降低,病理损伤严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相比,治疗组大鼠的IL-6、TNF-α、AMS、PT、D-D的升高程度及PLT的降低程度都有所减轻,病理损伤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造模成功的急性胰腺炎大鼠存在严重的微循环障碍。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炎症因子IL-6、TNF-α显著升高,AP时产生的微循环障碍可能与其剧烈的炎性反应相关。2.清胰逐瘀汤能够有效的改善急性胰腺炎大鼠的凝血功能参数。清胰逐瘀汤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急性胰腺炎大鼠的炎症因子暴发,减轻这些炎症介质对凝血纤溶系统的破坏,阻断凝血—炎症间相互促发的恶性循环,可能是清胰逐瘀汤改善AP微循环障碍的作用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