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中的应用价值,分析放疗后原发灶肿瘤的残存率与初诊鼻咽癌T、N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对101例初诊鼻咽癌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进行MRI常规扫描和DWI扫描,检测鼻咽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及健康志愿者颈部淋巴结的ADC值,并进行两两比较。分析原发肿瘤在首次放疗后6个月复查的残存率与患者初诊时鼻咽癌的T、N分期的关系。所得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1、101例鼻咽癌患者的原发灶经病理诊断为鳞状细胞癌59例,其他病理类型42例。患者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有48例,咽后淋巴结转移33例。随机选取其中的53个阳性淋巴结进行ADC值的测量,测量健康志愿者的53个淋巴结作为对照组。①鼻咽癌患者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0.7192±0.0414)均低于健康志愿者的ADC值(0.8758±0.0573),两者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139,P<0.01)。②短径≤3cm的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0.6823±0.0252)和>3cm的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0.7415±0.0321)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025,P<0.01);③短径小于3cm的转移性淋巴结的ADC值和健康志愿者组淋巴结的ADC值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985,P<0.01)。2、101例鼻咽癌患者的原发灶按侵犯程度分4期,T1期29例,T2期30例,T3期21例,T4期21例,共有85例在放疗后6个月复查时由DWI及其它序列影像学判定为原发肿瘤残存,原发肿瘤的残存率为84.2%(83/101)。将T1期、T2期作为局部低度侵犯组,T3期、T4期作局部高度侵犯组,发现原发肿瘤的残存率在两组中存在差异,原发肿瘤在局部低度侵犯组(T1+T2组)的残存率为75.0%,在局部高度侵犯组(T3+T4组)的残存率为97.6%,两组原发肿瘤残存率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299,P=0.002)。随着初诊鼻咽癌原发肿瘤局部侵犯程度(T分期)的升高,首次放疗后原发肿瘤残存率有增加的趋势。3、把101例鼻咽癌患者按的N分期分为两组,N1a+N1b为一组,N2+N3为一组。①N1a+N1b组中鼻咽癌原发肿瘤的残存率为67.7%,N2+N3组中鼻咽原发肿瘤的残存率64.0%,两组放疗后原发肿瘤残存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8,P=0.731),即首次放疗后鼻咽癌原发肿瘤的残存率和初诊鼻咽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情况(N分期)无明确相关关系。结论:1、ADC值的测量对鼻咽癌转移性淋巴结与正常淋巴结的鉴别有一定价值。2、放疗后鼻咽癌原发肿瘤的残存率与初诊时的T分期相关,并且随着T分期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局部低度侵犯组(T1+T2组)肿瘤的残存率低于局部高度侵犯组(T3+T4组)肿瘤的残存率。3、鼻咽癌放疗后原发肿瘤的残存率与初诊时的N分期之间无明确相关关系,初诊时鼻咽癌N分期为N1a+N1b组与N2+N3组的原发肿瘤,复查时两组肿瘤的残存率之间无明显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