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值模式中次网格尺度地形效应的参数化研究

来源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lee4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模式的分辨率有限,不能被模式分辨的地形称为次网格尺度地形,次网格尺度地形在热力和动力方面对实际大气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其效应只能通过参数化的形式回馈给模式。本研究主要针对次网格尺度地形的动力过程参数化,一般而言,次网格尺度地形的动力作用主要包括:(1)湍流过山引起的次网格尺度湍流地形拖曳力;(2)次网格尺度地形对气流的阻挡、分流并在背风坡形成背风涡引起的阻挡(分流背风涡)地形拖曳力;(3)气流过山激发出的地形重力波向上传播并发生破碎引起的重力波地形拖曳力。本文重点研究湍流地形拖曳力的性质与影响,及其湍流地形拖曳力的次网格尺度参数化。在数值模式中考虑湍流地形拖曳力的影响,以往只是单纯地将此影响归结为增加地表粗糙度,称为有效粗糙度法。近年来,根据渐近理论,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发展了理论上和实用性上更为完善的新一代湍流地形拖曳力参数化方案,该类方案在考虑了坡度和坡向的影响前提下,通过独立的物理过程方案来影响模式,并具有三维特性,而不像有效粗糙度法只局限于地表。在数值天气预报模式中考虑湍流地形拖曳力的影响,对完善模式物理过程和改善模式近地层预报效果具有积极意义。本文通过单柱模式模拟了湍流地形拖曳力的特性,比较了“有效粗糙度法”和“直接参数化法”的优劣,并进一步比较了两种近年来发展并得到应用的湍流地形拖曳力参数化方案。文章通过在GRAPES有限区域模式中设置理想起伏地形,分别讨论了两种方案对地形水平尺度和分辨率的敏感性。得出一些有指导意义和实际应用意义的结论。最后,将两个方案接入到GRAPES有限区域模式中,进行了个例模拟并与NCEP再分析资料进行了比对,检验湍流地形拖曳力方案对模式的改进作用,讨论其对局地低层风场和其他近地层气象要素的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转基因作物研究的不断发展,迫切需要可应用的植物来源的启动子。本研究用PCR方法克隆了玉米中损伤诱导基因WIP1的启动子和马铃薯中编码蛋白酶抑制剂II基因PINⅡ的启动子,研究了这两个启动子的功能,以期获得可应用的启动子。研究WIPl启动子功能获得的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GUS酶活测定结果显示WIP1启动子3’端缺失片段wip1231、wip1231A, wip1231C、wip931在转基因烟
利用高时空分辨率的地面观测资料、探空资料、多普勒雷达资料及其反演的风场数据和NCEP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6日江淮地区暴雨过程中的两个线状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形成背景、演变过程和结构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显示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分别为拖尾型系统和平行型系统,拖尾型系统发生于500hPa高空槽前,而平行型系统发生于500hPa高空槽后,对流形成区的大气呈现下暖湿上干冷的特征,拖尾型系统由风场辐合而
本文使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我国东部518个测站的40年逐小时降水资料,探讨了我国小时极端降水的标准,分析了东部、西南地区小时极端强降水时数的日变化,并讨论了不同区域日变化特征的可能机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东部、西南地区极端降水时数变化趋势,并对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异常年的大气条件做了初步诊断。得到了以下主要结论:(1)从小时强降水定义来看,小时极端降水事件高发于南部沿海,长江中下游和四川部分地区。
二倍体的白菜、甘蓝以及它们的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是我国重要的蔬菜和油料作物,它们之间遗传关系是我们研究芸薹属进化的基础。转座元件或转座子是大多数真核生物基因组的主要组成成分。除了多倍体化外,转座子的大规模扩增是造成植物基因组快速膨胀的主要因素。转座子不仅仅是基因组进化的传感器,同时还对染色质结构及基因表达起重要的调控作用。另外,具有活性的转座子还可用来创制作为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平台的转座子插入突变体
作为一种准均匀网格,阴阳网格可以有效地避免传统经纬网格所具有的“极点问题”——极点奇异性和极区附近经线辐合,但是,类似其它重叠网格一样,全球质量守恒问题成为阴阳网格在大气环流模式和气候系统模式中应用的主要障碍。另外,在气象数值模式中,平流过程是一种最基本的动力过程,高精度平流方案在数值模式中的有效应用对提高数值预报和数值模拟结果至关重要。因此,本论文利用两种形式的平流方案——守恒型CSLR半拉格朗
本文首先分析了1954-2005年江淮梅雨期降水的低频振荡特征,并针对其中的准双周振荡进行了详细的讨论。通过定义梅雨准双周振荡强度指数QAI和对10-25天滤波的降水序列进行位相划分,讨论了梅雨准双周振荡强度的年际变化及其所对应的大气环流特征。其次验证了区域气候模式RegCM3.0对梅雨周期特征的模拟能力,并进行了基于侧边界信号的数值实验。在外强迫的研究方面,通过诊断分析和数值模拟研究了前期春季黑
我国新一代气象卫星FY-3A在轨测试期间,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对其载荷之一的中分辨率光谱成像仪(MEdium Resolution Spectral Imager MERSI)进行了与EOSTERRAMODIS的同步星下点观测(Simultaneously Nadir Observation——SNO)交叉定标。在SNO交叉定标过程中,两遥感器对同一目标的测量在时间和空间匹配上可以达到比较高的精度,两
适应性观测作为当前数值预报领域的热点前言问题,其提出主要是为了提高高影响天气预报质量,也是国际THORPEX科学计划的核心内容。而适应性观测策略中敏感区的估算极为重要。目前发展出了许多关于敏感区估算的理论:SV、ETKF和CNOP等。马旭林博士在2008年针对我国典型的高影响天气系统特征,根据集合卡尔曼变换(ETKF)理论,利用国家气象中心集合预报产品和其他中心集合预报产品搭建了适应性观测敏感区估
本文利用二流近似方法解析求解源函数,最后获得四流近似的辐射强度,并把该方法应用到光化辐射通量的计算中。本文还对二流近似、四流近似、二流四流混合近似这三种算法的精度和效率进行比较,分析了在不同的太阳天顶角、大气光学厚度、地表反照率下,考虑分子、气溶胶、霾和云的漫射光化通量。主要结果如下:(1)对于守恒或者非守恒的瑞利散射大气,δ-二流四流混合近似算法的精度接近δ-四流近似的精度,并且比δ-二流近似的
荒漠草原是典型草原向荒漠过渡的一类草原,研究荒漠草原地表-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对认识稀疏植被下垫面对大气的反馈作用,进而了解其在气候变化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地表反照率影响着地表对太阳辐射的吸收,直接控制了太阳辐射能在地表和大气之间的分配,是大气和陆面模式的重要参数。地表反照率取值的合理程度决定了数值模式计算中地面加热作用的准确程度。本论文针对当前中尺度模式中陆面参数化方案对稀疏植被考虑的不足,以荒漠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