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芳樟醇合成酶基因OsLIS及类受体蛋白激酶基因OsHI-LK1的抗虫功能解析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17893314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植物的诱导防御反应是一个从诱导信号识别到防御化合物合成、最终产生防御反应的复杂的生理生化与分子调控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能起到信号识别作用的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Receptor like kinase,RLK)以及作为防御化合物的萜类挥发物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究竟植物类受体蛋白激酶中哪些家族成员参与了这一过程,以及各萜类挥发物起着什么防御作用,目前还了解得不多。为此,本文选择合成水稻萜类挥发物中最主要成分之一的芳樟醇的合成酶基因OsLIS和受二化螟取食诱导的水稻LRR-RLK(Leucine rich repeat receptor like kinase)基因OsHI-LRR-RLKl (OsHI-LKl)为研究对象,结合利用反向遗传学、化学分析、分子生物学以及生物测定等研究方法,剖析了OsLIS调控的芳樟醇和OsHI-LKl在水稻诱导防御反应中的作用。OsLIS是典型的单萜合成酶,定位在叶绿体。组织表达谱分析发现OsLIS在水稻茎和叶片中表达量较高,在根中表达较低。二化螟取食、机械损伤和茉莉酸(jasmonic acid,JA)处理可以显著诱导OsLIS的表达,褐飞虱危害也能诱导OsLIS表达,但与二化螟取食相比表达水平较低,水杨酸(salicylic acid,SA)对OsLIS表达无影响。利用RNAi方法结合遗传筛选,获到了沉默OsLIS的单拷贝插入的水稻突变体纯合子(ir-lis)。突变体表型分析结果表明,转基因品系中OsLIS的转录水平比野生型水稻中的下降90%以上,芳樟醇的释放量仅有野生型的约2-5%,而其他挥发物不受影响。生测结果表明,褐飞虱更喜欢在ir-lis品系上取食和产卵,而褐飞虱的天敌稻虱缨小蜂更多地选择能够合成释放芳樟醇的野生型水稻植株。田间实验表明,褐飞虱更多地分布在ir-lis品系上,而在野生型水稻上稻虱缨小蜂对褐飞虱卵的寄生率更高。另外天敌蜘蛛、稻纵卷叶螟、稻蚜等昆虫在突变体与野生型水稻上的分布也存在差异。表达谱分析表明OsHI-LKl在水稻叶和根中的表达水平高于在茎杆中的,机械损伤、JA处理、二化螟和褐飞虱为害后期(1天以后)显著诱导OsHI-LKl表达,而SA对其无显著影响。RNAi沉默OsHI-LKl的纯合品系ir-lk中,OsHI-LKl的表达水平仅为野生型水稻中的15~30%。与野生型水稻相比,ir-lk品系的虫害诱导JA、SA和绿叶性气味物质(green leaf volatiles, GLVs)含量有所下降,并且对二化螟和褐飞虱的抗性亦降低。
其他文献
我们研制出的电子灭鼠器也称"电猫",属微电流高压击鼠装置.使用该装置灭鼠,能将老鼠击晕后生擒,对人无伤害.适合宾馆、饭店、仓库、商店等场合使用.它有捕杀范围大、见效快、
随着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数据素养成为师范生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当前我国师范生数据素养能力培育中存在课程内容不完善,师资力量欠缺,教育模式单一等问题。提升师范生的
从历史的视角来看,以21世纪作为节点,可以将俄罗斯师范教育划分为两个大的发展阶段。在分析俄罗斯官方的教育政策文件和相关学者的研究著述的基础上,力图阐释俄罗斯师范教育
21世纪以来,电子信息技术与产品的发展一直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但是各个主要技术领域的发展速度并不相同,某些领域发展平缓,某些领域的发展则是日新月异。文中根据近几年来电子信息
采用不同初始含水率控制土颗粒扩散双电层的形成程度,进行了一系列氯化钠溶液饱和膨胀试验,探究了具有不同扩散双电层厚度膨润土样在不同浓度氯化钠溶液中的膨胀特性,并对不
<正>就如何做好新时期科协组织人事工作,努力为科协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证问题,谈几点意见。一、找准工作定位,明确目标要求,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人事工作在"三服务一加强"工作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