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0年至2011年间,国内经济出现过热特征,社会投资需求膨胀,社会物价水平全面上升,房地产泡沫持续增大,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急剧增长,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为了缓解以上问题,中国人民银行连续频繁上调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通过12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我国的存款准备金率的水平由2010年1月18日的16%(大型金融机构)和13.5%(中小型金融机构)提高到21.5%(大型金融机构)和18%(中小型金融机构),达到历史最高水平。中国人民银行如此频繁的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一方面显示了政府抑制经济过热发展,降低市场上过于充分的流动性的决心,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存款准备金率作为一种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它在调控经济方面的作用逐渐受到重视。由于存款准备金率作为货币政策的主要手段,对货币政策的实施以及宏观经济有着重要影响,特别是在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多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干预市场经济。这会对我国的股票市场,尤其是银行股产生影响,然而以何种方式影响以及影响程度有多大是广大投资者关注的焦点,此时对存款准备金率与证券市场关系进行研究就格外有意义。本文采用事件研究法对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沪市银行板块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事件研究是指根据某一事件发生前后时期的统计资料,采用特定技术测量该事件影响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本文选择了2006年12月至2011年7月期间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10个典型信息公布日及执行日对应的上证综指、内地银行板块指数等为样本,选用市场模型对各个样本的正常收益率进行估计,使用SPSS软件对正常收益模型的参数进行估计,然后计算出各个事件窗内的异常收益率,最后运用t检验法对事件窗内各天的平均异常收益AAR和各个时间段内的累积平均异常收益CAAR的显著性做出检验。通过本文的实证研究可以得到以下结论:第一,在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执行日为事件日时,内地银行指数的平均异常收益率和累计平均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的t值都不显著,说明货币政策的执行对内地银行指数的影响不显著,只有事件为货币政策公布日时,市场才有明显反应。第二,人民银行宣布存款准备金率上调对中小型金融股机构的影响要大于大型金融机构。第三,市场对准备金率调整的宣布存在一定的预期。第四,通过对银行指数以及代表性银行证券的平均异常收益率的t检验可以看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银行板块的影响并不是很显著。即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更多的是为了警示商业银行要注意控制贷款节奏,根据市场走向确定新增投资项目,而对市场本身的影响比较有限。由于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以及国内外金融市场的形势变化比较复杂,为了更好地控制资金的流动性,使宏观经济能够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摆脱目前这种过热的情况,本文建议采取相关措施使存款准备金率政策更好地发挥作用:第一,政府应实行多种货币政策组合,加强货币政策间的配合。第二,政府在实行货币政策的同时应注意配合其他宏观调控政策。第三,中国人民银行应完善准备金制度,加快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第四,政府应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使利率变动充分反映资本市场和货币市场上的资金供求,合理反映资金价格。第五,政府在扩大股票市场流通规模,严格审批的基础上,鼓励更多符合条件的公司上市,从而使货币政策能更深入的影响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