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伴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性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的公路里程快速增加,将不可避免地穿越盐渍土地区。其中,河西走廊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粗颗粒硫酸盐渍土,不同于滨海地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在吸水后会发生溶陷、盐胀、腐蚀工程结构等特点,对当地公路路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此外,该区域属于干旱戈壁荒漠地带,气候条件特殊,年平均降雨量少,蒸发作用强烈,昼夜温差较大,在水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路基中毛细
【基金项目】
:
甘肃省优秀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2021CXZX-492); 兰州理工大学研究生科研探索项目(25601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等国家发展性战略的实施,西北地区的公路里程快速增加,将不可避免地穿越盐渍土地区。其中,河西走廊地区分布有大量的粗颗粒硫酸盐渍土,不同于滨海地区氯盐渍土,硫酸盐渍土在吸水后会发生溶陷、盐胀、腐蚀工程结构等特点,对当地公路路基造成了严重的破坏。此外,该区域属于干旱戈壁荒漠地带,气候条件特殊,年平均降雨量少,蒸发作用强烈,昼夜温差较大,在水和温度的共同作用下,路基中毛细水高度不断提高,导致土壤中的盐分逐渐向上迁移积聚,会加剧路基的盐蚀破坏,是道路工程建设中密切关注与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基于上述原因,本文通过室内模拟试验与数值模拟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从盐渍土路基的水盐迁移特性、强度变化、变形特点、工程处置以及微细观结构特征五个方面出发,探究了盐渍土与换填处置层在蒸发作用下的水盐迁移规律以及盐蚀破坏机理,初步得到以下几点结论:1.采用自主设计的水盐迁移试验装置,基于室内土柱水盐迁移试验,得到了蒸发条件下不同浓度、不同类型供给盐溶液下盐渍土的水盐迁移规律。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盐分浓度梯度的增大、初始含水率的降低,均会加速水盐迁移的速率,其中硫酸盐浓度提高会导致土柱率先发生盐胀,引起土柱水盐迁移通道打开。基于Hydrus软件,建立了水盐迁移数学模型,并对室内模拟试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的准确度较好,同时利用模型预测了在0.5~3m高度范围内盐渍土路基的水分、盐分迁移的最大高度,即可得到路基不受盐分侵蚀的临界安全高度。2.室内模拟研究区域夏季高温蒸发以及地下水毛细作用的环境,测试了原状盐渍土以及掺沙盐渍土在硫酸盐溶液以及去离子水加湿条件下试块的强度、变形、质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当风积沙掺量一定时,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会引起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的下降且最终趋于稳定,加湿溶液为硫酸钠溶液时降幅明显,强度衰减主要集中在干湿循环前三次,掺沙量为20%时试块的强度最大,50%掺沙量下试块的变形最小。通过数据统计分析拟合建立了风积沙掺量、干湿循环次数与盐渍土强度、体积、质量的函数关系。CBR试验结果表明,掺入风积沙的盐渍土的CBR值均有一定提高,在20%掺量下取得最大值。3.分别选用素黄土、风积沙、河砂作为换填处置材料,研究了素黄土、黄土+沙、黄土+砂、盐渍土+沙换填处置层的水盐迁移规律。结果表明,对于所有换填处置层,水盐迁移过程主要集中在水化作用前期,水分与盐分的变化趋势基本保持一致,符合“盐随水走”的迁移规律,随着时间的增加,水盐迁移速率逐渐趋于平稳。对于素黄土、黄土+沙换填处置层,随着风积沙掺量的增加,水盐迁移速率先增大后减少,50%掺沙下的速率最小。对于黄土+砂换填处置层,在30%掺砂量下水盐迁移速率最快,而当河砂掺量大于50%时,水盐迁移速率明显降低,最大迁移高度下降。对于盐渍土+沙换填处置层,随着风积沙掺量的提升,土柱中下部层位的迁移速率较原状土均有所下降,在50%风积沙掺量下降幅最大。就水盐迁移特性而言,黄土+河砂、黄土+风积沙的换填处置措施较好,盐渍土+风积沙换填处置层次之。4.基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不同掺沙量下的盐渍土进行微观层面孔隙特征的研究。结果表明,盐渍土的微观形貌特征具有显著的差异,随着风积沙掺量增加,土体中裂隙逐渐消失,小孔隙数目上升,盐渍土的面孔隙度降低,表明掺入风积沙可以起到抑制盐胀的发生。同时,风积沙的加入可以降低土体孔隙的分形维数,使得孔隙的定向性变好。此外,选取代表性原状盐渍土以及50%掺沙量下的盐渍土利用CT断层扫描试验从细观层面进行土体三维重构与分析,发现原状盐渍土中连通孔隙较多,掺入50%风积沙可以降低连通孔隙数量。
其他文献
近年来,随着深度学习技术的发展,2D图像的场景理解取得了重大进展。然而,由于自动驾驶、机器人和虚拟(增强)现实的应用兴起,对于3D场景理解和3D场景数据可用性的需求迅速增加。目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处理各种3D任务,如语义分割、对象识别、全景分割和实例分割等。三维实例分割需要在没有固定标签集的情况下,基于实例对三维点进行精确的分割。3D实例分割的方法主要分为两类:基于候选区域的实例分割
中国古代壁画是古人留存至今的宝贵遗产之一,具有极其重要的艺术和文化价值。近年来,彩色壁画图像数字化保护与展示研究得到了国内外众多学者的关注。超分辨率重建技术能够显著提升低分辨率的壁画图像的显示效果,已经成为壁画数字化研究当中重要的一环。超分辨率重建技术的目标是在保留原有信息的基础上从现存的低分辨率图像中重建出一个分辨率更高的图像。传统的超分辨率方法大多是在自然图像上进行的。相比于自然图像,彩色壁画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化的战略性技术之一,受到了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许多与各个行业相结合的工业级应用。在人工智能领域,行为识别作为计算机视觉任务中的研究重点,在智慧交通、人机交互、医疗辅助、安防监控等诸多领域落地了许多工业级应用。目前,尽管行为识别技术已取得很大的研究进展,但仍存在许多挑战,如人体行为识别过程中容易受到噪声等外界因素干扰,导致算法识别准确度欠佳、模型鲁棒性不高及识别速度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作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全球流行。目前病例远远超过了2003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SARS)的感染数,并且病例数到目前为止仍在不断攀升。这种病毒具有死亡率高、潜伏期长、防范控制难度大、传染性强等特点。特别对于被确诊的患者,居家隔离者以及疫情相关消息接收者都给这些人们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创伤。本次事件与2003年SARS期间信息资源缺乏相比,目前社交网络已经高度发达,社交网络成为现代人
氨是十分重要的化工产品,在制冷、能源和化肥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其中80%的氨用于生产氮肥。我国主要通过煤生产氨和尿素,但是煤炭资源中的高碳禀赋造成了煤基合成氨和尿素过程能耗高以及CO2排放大的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但并未完全解决煤制氨和尿素过程中产生的高能耗和高排放的问题。本文提出将化学链技术整合到煤制氨和尿素过程中,通过煤直接化学链制氢(CDCLH)替代传统的煤制氨
随着全球对可再生能源的不断发展,风能得到了广泛的利用,风力发电机的装机容量也不断增加,叶片作为捕捉风能的重要部件,其尺寸逐年增大,这使得叶片在运输、维修和检测的成本大大增加。叶片在运行过程中受交变荷载的激励下容易产生振动,致使产生甩出、断裂、损伤等的事故,严重的甚至造成塔筒倒塌的现象,因此对风力机叶片的振动监测变得尤为重要。振动监测主要可以得到结构振动响应的位移、频率等信息,这为风力机叶片的动态特
如何制备高能量密度的超级电容器来弥补电池和传统电容器的缺陷是目前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电极材料和电解液作为超级电容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研究者的主要方向。废弃生物质活性炭因其高比表面积、丰富的孔隙结构和低成本,成为备受青睐的电极材料。氧化还原电解液因其能够提供额外的赝电容和拓宽电压窗口,对碳基超级电容器能量密度的提升有着不可否认的贡献。本文以废弃茶叶渣为原料制备了生物质多孔炭TAC,采用两种方
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中国提出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在中国走向生态文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发挥着重要作用。降低能源消耗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一步。长久以来,制造业一直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其传统的发展模式是以经济扩张为主,这导致我国能源环境面临巨大制约。因此,强调降低制造业能源强度的重要性,并寻找有效途径,致力于降低能源强度,是如期
哥伦比亚生态型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Columbia)作为高等模式植物,是分子植物学研究的重要材料。重离子束因其独特的物理学和生物学优势,在辐射诱变育种中具有突变率高、诱变谱广、育种周期相对较短等优点,是植物品种改良的有效手段之一。DNA损伤修复与遗传变异密切相关,目前与辐射诱导的DNA损伤修复体系大多是基于哺乳动物细胞,而与植物DNA损伤修复机理的研究相对较少,在一定
氯离子侵蚀是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锈蚀的主要原因,尤其在我国西北盐湖地区及东南沿海地区,钢筋锈蚀的问题普遍存在,因而造成钢筋混凝土结构承载能力及耐久性下降。因此,研究氯离子在混凝土内的渗透和侵蚀规律具有重要的工程价值和理论意义。本文以水泥浆、砂浆和混凝土三种水泥基材料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等手段,研究了三类试件在饱水状态和干湿交替状态下氯离子的渗透和侵蚀规律。在此基础上,通